《关于开展负责任的智库研究倡议》在第六届智库科学与工程国际研讨会上发布
2025年9月26日,第六届智库科学与工程国际研讨会组委会发布《关于开展负责任的智库研究倡议》。倡议强调了智库研究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旨在明确智库研究根本遵循,规范研究行为,提升成果价值,强化责任担当,号召广大智库机构及研究者共同努力,为国家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更高质量、更可信赖的智力支撑。全文如下:
关于开展负责任的智库研究倡议
(简称“智库研究十条”)
为切实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水平,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智库科学与工程国际研讨会组委会发布《关于开展负责任的智库研究倡议》,旨在明确智库研究根本遵循,规范研究行为,提升成果价值,强化责任担当,与广大智库机构及研究者共同努力,为国家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更高质量、更可信赖的智力支撑。
一、智库研究的价值理念
第一条 坚守立场,永葆初心。智库研究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智库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将服务国家发展全局、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条 敏锐洞察,服务决策。智库研究应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捕捉国家战略的迫切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期盼。要通过扎实的现场调查、实证分析和案例解剖,洞悉问题的本质、机理与影响,确保研究根基牢固。
第三条 循证求是,理性建言。智库研究应建立在精准客观的事实证据和严谨的科学方法之上,广泛收集数据,严格甄别信息。任何观点判断和政策建议,都应基于充分的事实依据和严密的逻辑链条,实现科学证据与价值立场的内在统一。
第四条 学术筑基,理实融通。智库研究应厚植学术根基,让学术研究为智库实践提供规律认知与方法支撑。研究者应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究方法,提出解决方案。要让智库实践为学术研究锚定现实问题、验证理论价值,实现学术研究与智库实践相生相长。
第五条 适新应变,前瞻引领。面对全球变局、科技变革与社会转型,智库研究应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紧扣时代脉搏,把握科技前沿,及时调整研究范式与重点方向,积极拓展引领新领、新问题、新话语体系,为国家在变局中开新局提供不竭动力。
二、智库研究的行为规范
第六条 制度为纲,能力为要。智库应建立管理体系和标准流程,涵盖研究各个环节,研究过程应设立内部审核机制,必要时引入外部专家,坚守科研伦理。研究人员应“专”“博”结合,厚实能力基础,提升在数据分析、政策评估、战略研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第七条 慎用工具,恰当适用。智库研究中使用人工智能等辅助性技术工具,应明确披露范围、功能和局限,避免扭曲研究结论或引入偏见。智库应定期评估工具的适用性,防止工具滥用或过度依赖,确保研究可信度和独立性。
第八条 集体署名,贡献导向。智库成果推行“集体成果署名”规则,综合体现承担任务的智库机构与开展具体研究的专家和团队贡献。署名顺序应结合实质贡献、专家职责、工作分工等综合考量。承担任务的智库机构对研究结论保有最终决定权。智库成果中应标注引用数据来源,标注资助信息和合作关系。
第九条 建言当先,密字当头。智库成果实行“单一渠道优先”规则,设置“反馈等待期”。实行智库成果与学术论文的“成果防火墙”制度。智库成果能否作为论文公开发表,应严格按照任务委托方意见和要求执行。以智库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学术论文应进行脱敏处理,并由任务委托方和任务承担机构进行安全合规审查。保密任务不得公开发表论文。
第十条 传播思想,严谨可信。智库成果应以简洁清晰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满足政策制定者、学术界、媒体和公众的不同需求。对公开发布的智库成果,应建立分级分类审核机制,传播中应避免使用夸张表述,确保信息传递准确真实。
三、结语
智库之道,贵在求真,重在担当,成于规范。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智库肩负着义不容辞、举足轻重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携手践行,以负责任的研究为引领,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型智库体系,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