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所王琼:德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发展第二、第三支柱,在计算养老金收益时引入人口因素以及延长退休年龄,德国公共养老金的融资压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各国养老保险的资金负担,推动了全球性的养老保险改革。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又面临着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德国养老保险改革对其他国家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德国的养老保障要求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均需承担责任,其中,雇主和雇员缴费率相同。此外,基金积累制、职业分割和低替代率(1956年,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不超过25%,职员约为40%)是德国初始养老保险体系的主要特征。
经历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养老金的资本存量基本消耗殆尽,在1957年的养老保险改革中,基金积累制改为现收现付制,这也是德国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起源。1957年的养老保险改革将养老金的动态调整与总工资的变化挂钩,使老年人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也提高了养老金收益。1960年,标准养老金替代率达到66.8%。
1972年社民党—自民党联合政府推行的养老保险改革引入灵活的退休机制,提前退休变得容易,且养老金收益不需要进行精算调整,德国养老保险体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慷慨的养老保险体系,养老金支出也大幅增加。而长期持续的公共养老金近70%的高替代率降低了个人进行养老储蓄的激励,同时企业年金并非强制执行,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缺乏动力,促使德国养老保险体系萎缩成为单一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随着经济增速下滑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德国养老金融资的可持续出现问题。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使维持较长时间的充分就业在1974年停止,直到1989年高失业率仍然持续。失业导致养老保险缴费人数下降,而养老金支出却在灵活退休机制实行后持续增加。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期寿命延长;另一方面,从战后的婴儿潮向生育低谷转变,持续较低的生育率使得德国的老龄化问题加重,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失业和老龄化问题促使原有的养老保险政策下养老金系统融资的可持续出现问题。公共养老金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60年的6.4%上升到1975年的9.8%,直到1990年仍维持在9%左右。为了实现近70%的养老金替代率,养老保险缴费率从1960年的14%上升到1985年的19%。如果要维持当时的养老金替代率,80年代末期预测德国社会保障缴费率将在2035年老龄化高峰期到来时超过总收入的40%。养老金的可持续问题使得养老保险改革成为国内的政治共识。
德国自1989年开始实行收紧性的养老保险改革。1989年的养老保险改革将提前退休需要对养老金进行精算调整的政策提上日程,养老金的动态调整依据也从总工资增长改为净工资增长。1991年两德合并加重了德国养老金的负担,随后在1996年和1997年连续两次进行收紧性的参数调整改革。
随着养老金融资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加重,仅依靠公共养老金的单一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在人口老龄化条件下既难以维持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需求,也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2001年德国进行了基础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变革,这一改革由时任劳工部长里斯特推行,因而获称“里斯特改革”。此次养老保险改革意图通过税收补贴、税收优惠和税收延缴等方式提高基金积累制的第二和第三支柱比例,减轻公共养老金的资金压力。这一改革标志着德国从单一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迈向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此外,此次改革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养老保险缴费率上限和替代率下限。其中,养老保险缴费率在2020年前不得超过20%,2030年不能超过22%,同时,养老金净替代率在2030年不得低于67%。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法”进一步将总替代率限制在46%以上。
由于法律对缴费率和替代率施加了限制,但高替代率和较低的缴费率不兼容,为了实现这两个不兼容的目标,需采取额外措施。而老龄化问题持续加剧,据估计,2035年德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55%。因此,在计算养老金收益时考虑人口因素有利于养老保险资金的财务平衡。2004年,德国政府在养老金收益计算公式中引入可持续因子。这个因子使得养老金的现值是系统中养老金领取者与缴费者之间的比例的一个函数。这一改革也标志着德国养老金给付方式由收益确定型转为缴费确定型。
然而,在限定缴费率和替代率的条件下,引入可持续因子对养老金财务平衡所起的作用并不大。而延长退休年龄在减少退休金领取人数的同时增加了缴费人数,有助于改善养老金系统的资金平衡状况。考虑到预期寿命在增加,延长退休年龄成为自然的选择。2007年,政府通过了提高退休年龄的改革措施。具体而言,从2012年到2023年每年提高一个月,将退休年龄延长到66岁;从2024年开始,每年提高两个月,到2029年退休年龄延长到67岁。给延长退休年龄提供一个较长的过渡期,不仅有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也可以让各市场主体对此做出适应性调整。
通过发展第二、第三支柱,在计算养老金收益时引入人口因素以及延长退休年龄,德国公共养老金的融资压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中国正处于老龄化加速时期,公共养老保险融资的可持续问题亦不可避免,德国的养老保险改革或许可以为中国将来的养老保险改革提供可供选择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