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儒涵 代 涛:完善科技计划评价,发挥“指挥棒”“诊断器”作用

作者:阿儒涵 代 涛 2023-02-27 15:29 来源:科技日报
放大 缩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科技计划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政府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线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主要经费来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科技计划整体效能。评价是科技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我国已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科技计划评价体系,但在回应国家战略需求方面仍有差距,亟待有效发挥科技计划评价“指挥棒”“诊断器”的作用,完善评价机制,提升政府科技投入效能,引导科研人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攻坚克难。

  科技计划评价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六五”时期设立了第一个国家科技计划——“六五”科技攻关计划,改革开放后先后设立了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等科技计划,在科技计划管理中逐步引入了评价机制,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分配科技资源、检验科技创新成效,为促进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2014年,我国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重构了国家科技计划体系。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对项目评审和科技计划评价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同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科技计划评价进入新阶段。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科技计划评价已逐步迈向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评价体系基本建立。科技计划的评价体系大致分为科技内涵的绩效评价和财政视角下的预算绩效评价两大体系。其中,科技内涵的绩效评价主要表现为科技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一般由科技主管部门和科学共同体组织实施。财政视角下的预算绩效评价源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2000年以来,我国配合预算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政府预算绩效评价,逐步形成了全覆盖、全过程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科技计划整体绩效评价正逐步推进。

  二是评价制度日益健全。总体改革方向上,出台了以《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为代表的宏观层面指导意见。在评价实施层面,出台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绩效评估规范(试行)》《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国家标准(GB/T 22900—2022)等工作规范。对于评价主体,出台了《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逐步健全评价的制度体系。

  三是评价过程逐步规范。随着评价实践的不断深入,各类科技计划结合自身特点,明确了评价指标、评价程序、评价内容和方法。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经过30余年的实践,在专家的遴选机制、利益相关性回避机制、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建立了规范化的程序和措施。

  四是评价方法不断优化。对科技内涵的绩效评价广泛采用了同行评议、分类评价等方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方法体系。财政视角下的预算绩效评价主要采用综合打分制、第三方评价等方法,依托第三方机构形成分类分档的评价结果。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综合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标杆管理法等方法协助判断。

  以四个强化完善科技计划评价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博弈的新战场,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空前高涨。同时,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期,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这些都对科技计划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评价机制,提升重大项目评价遴选能力,强化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科技计划评价的统筹协调。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战略框架下,协调科技内涵的绩效评价与财政视角下预算绩效评价二者关系。通过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等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多头重复评价,切实减轻科研人员、机构管理负担、降低管理成本。

  二是强化科技计划整体效果评价。现阶段对科技计划评价以微观项目层面的评价为主,宏观层面科技计划整体绩效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进一步强化对各类科技计划功能定位、组织实施、产出效率和效果的整体评价,形成以项目评价、各类计划评价、科技计划整体评价为三个层次的科技计划评价体系。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跟踪评价,促进科技计划与国家战略需求的衔接,提升科技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

  三是强化科技计划评价责任体系建设。科技计划评价在程序正义方面探索较多,但项目资助方、评审专家、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在评价中的责任体系尚需进一步明确。完善针对评价专家、第三方评估机构和项目承担方的信用体系,切实解决“程序公正、结果无人负责”“三流专家评价一流项目”“外行评价内行”等问题。

  四是强化科技计划效果评价理论方法研究。科技计划项目评价中主要采取了综合打分制的方法,该方法在评价科技计划实质性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加强理论方法研究,发展对于非共识项目、变革性研究的评价方法,探索衡量科技计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贡献和影响的方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02/27/content_549604.htm?div=-1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2023年2月27日第8版:理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