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梯次布局核心技术体系 筑牢我国网络强国根基

作者:张越 2022-08-25 16:37 来源:光明网
放大 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网络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016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并提出可以从3个方面把握核心技术,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基础技术、通用技术是指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基础算法等网络信息领域应用广泛并具有基础支撑作用的核心技术。非对称性技术、杀手锏技术是指在移动通信、光子芯片等领域,我国有望形成技术优势和战略威慑的关键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是指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智能汽车、元宇宙等领域对传统技术路线具有变革性的替代效应的核心技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这些领域,我们同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因此,梯次布局核心技术体系是我国筑牢网络强国根基的关键。

  布局核心技术体系对于网络强国建设具有关键意义

  一方面,网络信息核心技术体系是建立自主可控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支撑。目前,美国在网络底层技术体系与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位置,欧洲与日本在传感器、芯片领域各具优势。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技术、通用技术方面仍未实现完全自主可控。网络信息技术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的建设息息相关,需要集举国之力突破底层基础技术束缚,打造网络信息核心技术的自主生态圈,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强化国际竞争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核心技术体系是抢抓未来国际竞争与国家安全战略制高点的重要保障。网络信息底层基础技术中涉及到的操作系统、基础架构软件、AI芯片、光子计算、量子计算等,是关切到我国产业安全、科技安全等的核心关键技术,对国家科技安全、产业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网络信息产业生态体系的复杂性迫切要求我们在计算、存储、网络和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全面布局,构筑长期发展的产业优势。

  我国建设网络强国仍面临核心技术体系短板挑战

  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仍较薄弱,特别是核心仪器设备、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基础算法等存在短板,相关领域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在当前国际竞争新格局下,我国依托自主核心技术支撑网络强国建设仍然存在较大挑战。

  具体来看,一方面,我国网络信息底层技术架构与标准大多由国外企业主导,存在较高产业安全风险。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核心软硬件的核心技术积累还不足,信息技术安全监测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在大数据分析、可信云计算、安全智能联动等重要方向的技术能力仍有欠缺。以工业研发软件领域为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仿真分析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核心技术与市场份额基本由德国西门子、美国欧特克、法国达索、瑞典海克斯康、新思科技等国外企业控制。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方面,国外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占80%左右,全球主流的人工智能开发框架都托管在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一旦这些科研基础软件、数据库等遭遇禁用和封锁,国内网络信息安全将遭到巨大威胁。

  另一方面,我国网络信息前沿技术战略布局亟待完善,兼容激励与容错机制的政策体系仍需加强。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但是尚未出台网络信息前沿技术与产业的专项规划与综合性指导意见,以及对相关技术路线图与发展目标等的前瞻谋划。同时,当前对于前沿技术与颠覆性技术成果的激励机制和风险容错机制有待完善。亟需聚焦下一代颠覆性技术进行包容性的网络信息前沿技术与产业政策框架设计,同时在规划制定技术路线图时,需考虑制定多技术路线的选择与退出机制,给予相关政策设计一定的弹性。

  新发展阶段亟需优化布局我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体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相互交织依赖的国际分工格局下,需要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紧密结合,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体系,增强国际伙伴基于国际贸易规则的战略互信。

  完善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的系统性科技战略布局。从短板补位来看,针对底层技术和关键技术突出的短板、弱项、漏洞,需要努力形成多循环、多路径的关键技术有效供给,强化底线思维,压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任务部署,做好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断供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对于长期受制于人的各类网络核心技术的攻关,做到精准持续安排。从长板卡位来看,把握信息技术架构变迁的机遇,支持颠覆性生态。以我国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为支撑,在一些战略性领域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自根自生新技术、新需求与新架构,在国际科技格局中形成局部竞争动态均衡和利益博弈之势。例如,在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智能汽车、元宇宙等前沿领域建设一批前沿技术先导试验区,系统性部署建设前沿技术创新策源地、创新成果转化试验地、未来场景应用引领地、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地,强化未来产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并打造各具特色的网络信息前沿技术与未来产业集聚区。

  分层次布局一批网络信息核心技术科创中心,建立产业核心标准与安全体系。面向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需求,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分层次布局一批区域网络信息核心技术科创中心。对网络核心技术产业链进行扩链、补链、延链,保障我国关键产业链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提升安全设计、数据防护、安全评测等方面的底层研发能力,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依托自主可控芯片/处理器与相关技术体系,融合区块链、软件定义边界等新技术,在网络化基础设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物联网等领域建立安全的网信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入细化《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确保我国网络核心技术体系在信息化系统安全设计、数据防护、安全评测等方面标准的建立与实施。

  强化我国自主网络信息技术体系对于十四五时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可控底层芯片与架构为牵引,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基础软件、中间件等生态系统关键环节为支撑,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推动自主网络信息技术产品体系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实现跨越发展。提高新基建、IT采购中软件与服务的采购比例,牵引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的云基础服务、高级服务、运维服务和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和能力。鼓励由地方政府、领军企业等主体组织推动和构建一批承担国家使命的网络信息技术基础创新平台和设施。依托网络信息产业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和大科学装置集群支撑行业整体应用水平的提升。

  发挥国内需求的牵引作用,加快我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应用。面临世界政治经济竞争格局的深度调整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形势,需要推动我国自主网络信息技术与产品在金融、能源、航空等国家安全需求场景,制造、电信等面向国际竞争的产业场景,智慧城市、医疗等与民生消费紧密相关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加快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软硬件的采购力度,逐步实现进口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建立创新容错和风险共担机制,对重要应用场景中优先采纳和布局我国自主网络信息科技创新成果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台相关免责条款,分散新技术推广和国产化替代的风险。

  (作者张越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原文载于光明网-学术频道2022825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