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儒涵:用好预算绩效管理 提升科技资源配置的质量与效益

作者:阿儒涵 2022-04-07 14:57 来源:中国财经报
放大 缩小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科技支出需求快速提升,为了进一步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要求,构建绩效导向的政府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将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但在实际工作中,科技界在理解《意见》出台的深刻内涵、落实有关政策要求等方面仍面临一定困难。

  基于此,应当在全面分析我国科技领域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难点和挑战,梳理科技领域预算绩效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用好科技预算绩效管理开展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新,推进我国科技预算绩效管理落实落地。

  科技领域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和挑战

  科技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相比,科技领域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活动的特殊性增加了预算绩效管理的难度;二是科技领域自身既有的绩效管理与新时期预算绩效管理的区别、联系与边界问题较为复杂。

  科技绩效评价一直是科技管理领域的难题。科技绩效评价内生于科学共同体内部,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是科技评价的雏形。随着科技发展以及对科技投入的多元化,绩效管理成为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然而,由于科技活动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科技成果产生影响的滞后性、科研执行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导致以科技评价为代表的绩效管理一直是科技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在科技资源配置绩效管理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随着政府资助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科技领域的绩效评价成为政府科技管理的重要环节,深入人心。例如,为分配科技投入资金而组织的针对研究申请书的事前评价;为跟踪项目资助管理流程而设置的中期进展评价、事后验收评价等;以及为奖励等目的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成果评比等。虽然在绩效评价的指标、方法方面各界难以达成完全的共识,但是绩效评价在政府科技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且被广泛接受。

  由于科技领域既有的绩效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提出后,两者极易产生混淆。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是统筹业务与财务的全过程综合管理,是构建责任政府、提升公共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四个主要环节之一;科技领域既有的绩效评价更侧重业务层面对科技内涵与产出的评价。从两者的联系来看,科技绩效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组成部分。从组织层面来看,应统筹布局预算绩效评价与科技绩效评价工作,避免重复、提升效率。

  我国科技领域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科技领域的绩效评价实践以科研项目和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价为代表。随着项目资助机制及课题制管理的建立与普及,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制度逐步建立。早在1982年,中国科学院基金局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前身,开展了项目结题验收方式的绩效评价。1994年,国家层面开始了对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估,并于1997年在科技部成立了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先后对“863”计划、“973”计划、重大专项等开展了多次评估。这一阶段的评估仍然以科技成效的评价为重点,并未涉及资金的配置成效等问题。

  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逐步推进,科技领域的绩效评价进入新的阶段。2003年,财政部印发《中央本级教科文部门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组织对中央教科文部门的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考评。2010年,财政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绩效评价的里程碑事件。

  2020年《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绩效评估规范(试行)》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价工作全面展开并步入正轨。在部门绩效评价方面,科技部在中国科学院和高校中开展了部门绩效评价的试点工作。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科技领域的绩效评价仍然以科技内涵、业务层面的绩效评价为主,还未能达到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下对绩效评价的要求,有待预算绩效管理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

  推进我国科技预算绩效管理落实落地

  一是深化认识,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提升科技投入效率的重要抓手。对科技预算绩效管理的定位不应局限于财务管理的范畴,而是有必要以科技预算绩效管理为抓手,统筹科技战略规划、科技资源配置、机构与项目过程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在科技领域落实中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统筹全过程政府科技资金投入与管理,有效提升政府科技投入的效益。

  二是以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契机推动科技资源配置管理组织架构的优化。在原有的组织框架下,科技资源配置的业务主管部门与财务主管部门分工各有侧重,存在沟通协作不足的问题。预算绩效管理是有效联结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纽带和抓手。以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契机,理顺业务主管部门与财务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定位与协作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管理架构,是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益的保障。

  三是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探索满足科技预算绩效管理需求的方法体系。科技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与科技绩效管理两套理论的结合。一方面,由于科研活动的特殊性,现有预算绩效管理理论难以直接应用于科技预算绩效管理之中。另一方面,现阶段科技领域的绩效管理侧重对科技内涵与价值的评估,尚未能有效考虑预算资金的效率效果。因此,面对理论上的空白,应深入开展科技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构建符合科研活动特点与国家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的科技预算绩效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

  四是试点先行,开展科技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科技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对象类型及层级数量众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开展整体有效改革的难度较大。在现有条件下,可考虑从绩效管理基础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战略科技项目开展试点先行,探索支撑科技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组织机制和理论方法体系。在形成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广泛推广、推进我国科技预算绩效管理落实落地。中国科学院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索方面已经走在前列。2004年,中国科学院开始作为试点部门,开展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共有70多个项目参加了财政部组织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涉及预算资金超过120亿元,评价结果为“优”的项目个数占比达到91.67%,在全国名列前茅。

  (作者系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