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劲波: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作者:万劲波 2022-12-06 09:1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放大 缩小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培养人才第一资源与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增强创新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紧密结合,先后部署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等战略性指导文件,推动新时代科教事业、知识产权事业和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随着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社会数字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加快从土地、劳动和资本向知识、数据和人才转变。高质量发展对人才质量、结构与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也是走通从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发展道路的关键。
  明确人才培养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回首百年奋斗历程,科技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展望未来,我国要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党对科教事业和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从人才需求侧看,要坚持“四个面向”,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创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实现路径,使更多人能参与创新、贡献创新和受益于创新。从人才供给侧看,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团结、鼓励和支持各方面知识分子和人才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责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将为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牵引。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在132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位,已连续9年稳步上升,其中“人力资本与研究指标”排名第21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正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需要强化知识、人才和教育支撑。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等系列强国战略进行了部署;《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实现系列强国目标,归根结底要靠一大批顶尖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培养造就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统筹布局高水平人才高地、人才吸引和集聚平台建设,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统筹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让更多人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谋划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和教育、人才等战略规划,加快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高质量的知识基础和人才支撑。
  重视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创新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让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使有潜质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广泛深入开展科学普及活动,贯通小学、中学和大学科学教育,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政策环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形成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社会风尚。为更好发挥“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教育部分三批确定在77所高校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培养更多高水平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教育部首批确定在12所高校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旨在开展多元化建设模式探索,构建多学科交叉机制,促进多主体协同育人,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需求,显著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广聚天下英才,使引才聚才与自主培养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不拘一格用好各类人才。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