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志生、王晓明:重构新型高技术服务业内涵 助力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2021-05-10 08:57 来源:科技日报
深刻理解新型高技术服务的内涵是发展新型高技术服务的重要前提,培育重点发展方向和加强主体建设是新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由数字和前沿科技赋能的新型高技术服务业,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将是“十四五”期间服务产业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新型高技术服务业是历史的必然
纵观人类发展史,由于所处时代特征、技术环境和发展阶段差异,服务经济发展进程各有特色。自2015年以来,我国服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稳定在50%以上,并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数字技术广为应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正在重塑,数字和前沿科技赋能的新型高技术服务业,是我国服务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轮科技革命提升新型高技术服务对产业创新的价值。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新兴技术深度影响产业变革与发展:5G、人工智能、AR/VR、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全面渗透各行业;新一代智能制造、能源存储、可再生能源、纳米技术等深刻影响了制造模式;基因编辑、干细胞、生物育种等为标志的生物产业体系正在形成。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结构优化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驱动力,创新链融入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的根本抓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研机构主动融入产业链,为产业链升级、区域发展转型提供专业性、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成专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药物研发、医疗器械、AI算法等专业化创新服务;部分技术复杂度高、发展前景好的产业,正衍生出对新型专业技术服务的需求,如航空航天产业。
数字化的全面渗透正重新定义高技术服务的业态模式。当前,数字技术向各行业全面渗透,促进了产业组织网络化、生产交易平台化、数据要素资产化。数字技术赋能的现代服务高技术化,高技术服务业内涵面临重构。首先,数字技术直接赋能科技服务模式,如技术交易在线化、企业研发众包化、科技服务综合化。数据正成为科技研发的基础要素,材料基因组、生物细胞、生态环境等数据,在分子设计、药物研发、气象学研究中至关重要。其次,数字赋能服务新业态,一是促进传统服务业升级为知识密集型行业,如新零售;二是创新数字服务产品,如数字创意设计。再有,数字生态衍生新的服务需求,如App、第三方支付、在线医疗的蓬勃发展,将诱发对新型检验检测服务的需求。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新型高技术服务业战略价值凸显。首先,研发与创新服务把创新资源对接给实体产业的同时,也把创新需求反馈给科研机构,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数字赋能生活、生产和公共服务,将有力实现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从而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促进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另外,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长期处于价值低端的制造环节,而数字技术赋能使得我国制造业规模化优势成倍放大。依此发展数字赋能的制造服务,可顺势抢占全球价值链的服务增值环节,促进我国在外循环体系中的高价值占位和高质量发展。
新型高技术服务的复杂性需引起充分重视
作为一种新现象、新业态、新趋势,数字和前沿科技赋能的新型高技术服务的科学界定较难,受到的重视也相对较少。
由于新型高技术服务涉及范围广,因此很难科学界定其内涵和范畴。《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中高技术服务业包括九大类,涉及82中类。随着数字技术的赋能和前沿科技的进步,高技术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丰富,新型高技术服务内涵和范畴将更为复杂。基于新的技术环境和发展趋势,探索新型高技术服务的本质内涵具有一定必要性。
对新型高技术服务业的科学分类面临挑战。《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充分考虑新技术环境下的高技术服务分类。但由于技术快速进步,新型高技术服务业态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新型高技术服务在该文件的分类体系下难以归属:如在线技术交易平台是属于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还是属于科技中介服务?基础科研数据共享应该归属于哪一类别?正是由于新型高技术服务业的范畴和类别难以界定,导致其发展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多措并举发展新型高技术服务业
深刻理解新型高技术服务的内涵是发展新型高技术服务的重要前提,培育重点发展方向和加强主体建设是新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新基建和新机制则是新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型高技术服务是数字和前沿科技共同赋能的,借助新基建、专业技术和平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为高品质生活提供专业服务的经济活动。新型高技术服务业是提供新型高技术服务的新兴业态,是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供科技创新、专业技术、数字赋能等服务的新兴产业,具有引领性、高成长性、知识密集等特征。
首先,立足高质量发展和强链补链,重点培育新型高技术服务若干方向。一是新型研发和转移转化服务新业态,包括主动融入产业链的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大科学装置与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基础科研数据的维护、共享与创新服务等;数字赋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技术交易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咨询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赋能的科创服务、众创空间、众包平台、科技产业园、孵化器、加速器等。二是新型专业技术服务,包括支撑重大工程建设和关键产业发展的新型高技术服务,如高端知识软件的云化服务,面向重点产业关键设备、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核心材料可靠性的中试和验证服务,面向航空航天与海洋领域的服务;数字和新技术赋能的检验检测新服务,如视觉设计、激光、太赫兹等新技术赋能的检验检测服务,面向第三方支付、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平台和研发创新等的检验检测新服务。三是数字赋能服务,包括数字技术赋能生活服务,如新零售、智慧出行、智慧餐饮、共享经济、智慧康养等;数字技术赋能生产服务,如区块链金融、在线办公、在线会展、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工业互联网、服务型制造;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旅游、智慧场馆服务、政务信息服务、公共数据服务等。
其次,加强新型高技术服务的主体建设。一是进一步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发展各类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国家科研机构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鼓励产业基金、公益基金乃至个人捐赠等社会资本投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合作。二是加强新型高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发展研发众包服务平台、线上技术交易平台、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云服务平台、新型服务集成商等新型高技术服务主体;发展科研仪器、数据、检验检测认证等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加强建设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新基建,鼓励研发创新服务平台瞄准市场需求,注重强链补链。
再次,完善新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一方面,以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思想为指导,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建设生活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强智能自助服务终端布局。加强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依托视觉终端、5G、传感器等实现环境、建筑、交通、地下管廊、水资源等公共资源的数据收集和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空间的数字化水平,打造智慧场馆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创新要素和服务产品的线上线下市场建设,完善在线交易机制,促进新型高技术服务的模式创新。推进基础数据的确权、脱敏、管理协同、安全、共享与交易机制的建设,发展基础科学数据、科研仪器和研发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模式。创新补贴机制,提升中小企业对新型高技术服务的采购需求。培育若干示范区,发展新型高技术跨境服务。
(原载于《科技日报》2021年5月10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