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印、樊杰:建设中欧班列西通道国际中转枢纽港和大数据中心的建议
2021-05-04 08:49 来源:光明网
中欧班列是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自2011年开通以来,交出了亮眼成绩单。整体来看,中欧班列的发展呈现出下列特点。
第一是开行数量不断增长,2011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量仅17列,2020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06列,开行量同比增长50%。第二是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59个城市开行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达65条,通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到了2020年,通达欧洲城市就达到90多个,涉及20余个国家,开行范围持续扩大。第三是货物种类日益丰富,随着中欧班列数量的增长,中欧班列所运输货物品类极大丰富,去程主要包括电子产品、机械制品、化工产品等;回程主要包括欧洲机电产品、食品、医疗器械等。第四是沿线国家反响积极,随着中欧班列的发展成熟与市场开发力度的加大,受到了欧亚各国政府与民众的共同关注,适应“一带一路”宏大倡议、聚焦中国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正在成为沿线国家广泛的诉求。
建设国际中转枢纽港和大数据中心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中欧班列现目前的发展在利用效率、运营成本和持续性等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面对中欧班列现阶段客观存在的问题,为满足中欧班列运行时限要短、车流组织效率要高的需求,有必要建立中欧班列国际中转枢纽港和大数据中心,优化物流网络结构,进行货物集结和统筹整合,将班列重新编组,以提高运行速度,降低运行费用。
实现统一货运管理与决策。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处理的快速发展,为车流推算提供了极好的计算工具。准确、快速的车流推算需要积极采用当前先进的大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中欧班列历史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充分的关联、挖掘与分析,找到数据中潜在的关联关系,进而建立一个推算精度更高、运算速度更快、规模扩充更灵活的车流推算环境,以此实现统一的货运管理与决策。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为中欧班列的高效运行、降低空载率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处理信息技术,优化物流网络结构,完善中欧班列的集散与编组管理。
有效化解现有班列矛盾。中欧班列具有运输距离长、运输过程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等特征,班列的编组数量应尽可能大,以确保班列的经济效益,但目前存在开行城市点分布无规律且不固定、班列开行频次不稳定且普遍较少、城市间争抢货源等现象,难以保证班列开行的常态化和时效性。国际中转枢纽港的建设可以对全国各地的中欧班列及其返程班列进行甩挂、补轴和解编作业,增加中欧班列的开行频次和稳定性,达到统筹优化的目的。让全国多条班列在国际中转枢纽港结束“单打独斗”,并逐步形成统筹各班列运营主体的协调机制。
乌鲁木齐建设中欧班列西通道国际中转枢纽港和大数据中心的可行性
在“一带一路”规划建设中,新疆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主要支撑的乌鲁木齐,具备建设中欧班列西通道国际中转枢纽港和大数据中心独特的优势。
较强的编组站设施支撑。乌鲁木齐火车站是新疆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具备较强的集结编组能力,具有承担中欧班列集零成整、中转集散的功能和“一站式”通关的协调优势,有利于班列集结。
靠近出境口岸。为减少迂回路径、避免折角车流,国际中转枢纽港应尽可能选择靠近铁路出境口岸的技术站。国际中转枢纽港靠近铁路出境口岸时作业才能更加便利,流程流线才能更加合理,乌鲁木齐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
强大的国际商贸经济腹地。乌鲁木齐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对中亚地区有着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战略地位尤为重要,是中欧班列西通道承接货源区和出口贸易区的必经之地,货源区面积广、发货量大。
实行自由港区政策。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并实施,形成了以乌鲁木齐铁路西站国际口岸贸易区、北站商贸物流集聚区、综合保税区为主要区域的陆路港口,其具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境内关外”管理制度,能够协同境内集货、中转业务,跨境海关、换装等业务。
乌鲁木齐建设中欧班列西通道国际中转枢纽港和大数据中心的政策建议
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乌鲁木齐国际中转枢纽港。首先,应加快装卸、解编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步伐,努力提升中欧班列西通道快速装卸、快速甩挂解编组技术,利用中转枢纽港进行班列的解体、集结和重新编组,提高集货中转效率。其次,有序推动境内外通道建设,积极推动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共同制定中欧铁路规划,稳步推进境外铁路建设,逐步形成以铁路货运为主的跨境物流大通道。最后,打造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支持在物流基地建设具有海关、检验检疫等功能的铁路口岸,加强与港口、机场、公路货运站以及产业园区的统筹布局和联动发展,形成水铁、空铁、公铁多式联运体系。
实现统一货运管理,建设乌鲁木齐中欧班列大数据中心。第一,加强铁路与公路、水运、空运等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公开共享,整合搭建物流大数据共享信息平台,推动建立船、车、班列、港口、场站、货物等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通过提高物流信息对称降低空载率和提高物流效率。第二,建设中欧班列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铁路部门、海关、检验检疫机构等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库的交换与共享,形成物流信息链,推行铁路、海关、港口、检验检疫单据电子化,最终打造“数字化”中欧班列。第三,强化智能监控,增加集装箱安全智能防盗设施,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实施全程定位,提高对班列全程运行监控能力,建立中欧班列安全合作机制,保障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国际中转枢纽港建设。一方面,建议在新疆自治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设立中欧班列西通道国际中转枢纽港建设专项推进机构,建立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各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机制,重点协调跨区域、跨部门、跨兵地的对中欧班列西通道国际中转枢纽港有重要支撑的政府主导性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加强与中央层面的沟通与对接,发挥好中央、地方、企业等各方作用,为中欧班列营造良好运营环境和发展条件,并且建议成立由中国铁路公司、地方中欧班列运行公司、海外物流公司等组成的中欧班列联盟,规范中欧班列运行中的问题,制定行业规划,加强线路之间的战略合作。
完善多边协调机制,加快境外货源开发。首先,在国家层面搭建管理服务平台,通过顶层设计,协调各国关系,加强沿线国家双边及多边政府间的沟通,强化铁路、海关、国检及物流服务商的协作,在沿线城市互设办事机构,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推动全程运行网络设计。其次,建议推进国内各省区市、沿线各国海关检验检疫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根据市场需求放开二次转关,减少货物查验次数。第三,鼓励我国物流企业与沿线国家的主要城市共建物流中心,鼓励在沿线国家布设分公司、成立合资物流企业,挖掘组织返程货物。
(原载于2021年5月4日,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