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纪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科技政策 “扎实落地”怎样实现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作为来年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了2022年七项重要政策,明确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并从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政策作为七大政策组合拳的一部分专门提出来,凸显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组织处处长龙海波坦言,科技政策涉及主要内容是长期以来制约科技创新的短板,但放在明年工作安排中,不难看出政策落地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创新发展政策所副所长眭纪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长期以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党和国家从制度层面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科技体制改革,意在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正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现。
为何强调科技政策扎实落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科技体制改革领域覆盖管理体制、资源配置、科技评价、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
“政策不可谓不多、力度不可谓不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等放权减负已做到了应放尽放,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并未充分释放创新主体的活力。”眭纪刚举例说,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06年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多个文件不断强调加强产学研合作,但由于不同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合作动机和利益分配等原因,产学研合作的效果一直不理想。
眭纪刚的说法,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凤芹2019年发表的论文中得到印证:调研中,很多人反映科技政策落地率很低,甚至有学者提出该比率不超过5%。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为科研人员减负,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有科研人员认为改革的获得感不强,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减负’,甚至觉得比以前的限制更多。”眭纪刚剖析,由于不同部门和单位对政策的理解不同,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的深意所在。
对此,龙海波深有同感,“无论是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院所改革,还是产学研合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科研院所改革在自主权下放、科研人员激励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深化”。
连续两年提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明年科技政策又该如何扎实落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如下部署: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已连续两年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
事实上,自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我国出台的科技政策文件中多次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与我国当前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密切相关。
“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我国科技安全、经济安全造成严重挑战,同时,我国的科技发展模式、创新治理模式、国家创新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眭纪刚表示,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都对科技创新提出强烈需求,但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支撑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不仅如此,我国科研力量比较分散,在许多关键领域缺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由于过去的评价导向强调论文发表,很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没有形成国家战略使命导向,没有形成协同攻关的组织模式和能力,无法有效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眭纪刚直言,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的多个文件提出“破四唯”,但由于惯性原因,很多科研机构的导向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无法承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指出: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
企业要发挥“出题者”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龙海波也指出,目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企业研发投入成为主体但基础研究投入仍然薄弱,大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力军但中小企业相对较少,企业PCT专利申请数多但高质量PCT专利少。
在龙海波看来,解决好上述问题,能为高质量发展释放巨大改革红利,也是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重要举措。“要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用场景为牵引、融通发展为根本,将科技政策贯穿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型大中小企业、卡脖子技术突破和产品应用等层面,切实提高研发投入效率和引领带动作用。”他说。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劲教授认为,要进一步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积极发挥其“出题者”的作用,做好科技创新与国家重大需求的更好衔接,通过科创链和产业链的耦合,实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更好突破。
“要扎实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发挥其在科技前沿探索和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的系统支持,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劲建议,让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由重点企业出题、组织实施,由科技领军企业带动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业核心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