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冰、王晓明:把握人才事业发展规律,变“人口红利”为“人才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新时期贯彻落实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应将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转化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措施,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具体而言,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最核心的规律性认识和最重要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巩固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完善和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是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推动人才工作继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保障。
面向新发展阶段,需要继续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方面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才工作导向,将党管人才的工作经验转化为人才工作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将“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的工作情怀弘扬成为全社会人才评价的通用准则。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将党管人才的法治实践转化为吸引全球人才资源聚集的制度优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人才工作中的难题,研究制订促进人才开发与评价、人才流动与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人才治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准确适应人才工作的发展需求
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要聚焦的四类重点人才群体分别是: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卓越工程师。立足当前,国家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仍然面临短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顶尖科技人才占比较低。科技部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科技人才总量快速增长,人才规模连续多年世界第一,但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面向新发展阶段,国内发展环境经历着深刻变化。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人才工作的重点应聚焦于提升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坚持以“四个面向”作为人才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人才资源配置低效的现实问题。大力发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聚集培养高端人才、青年人才,打造高水平工程师队伍,促进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以市场主体为主导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机制。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文化氛围,形成信任和尊重人才的社会共识。
积极应对人才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和直接的挑战。
面向新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适应国际环境出现的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变化,需要紧密围绕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目标定位,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和有效的人才政策,改进各项配套措施,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精准引进具有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服务于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紧缺人才,使人才资源成为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基石。
多措并举推进人才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认识、研判和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风险挑战,继承、发展和创新人才强国新理念,探索、构建和完善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工作体系。
坚持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在吸引和集聚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同时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形成以产业推动人才集聚、以产业促进人才结构调整的工作格局。推动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立足优势产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实现以产业发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目标。实现“有破有立”,在着力破除人才流动、使用和发展等方面体制机制障碍的同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激励创新发展为目标的市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深化人才工作的数字化改革进程,践行系统集成、数字赋能和迭代升级的理念,建立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人才工作基础设施,构建响应及时、运行高效的人才管理服务平台。推动人才工作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根本性转变,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实力”。
(肖冰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晓明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