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月、李颖明:建立产学研金介协同机制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作者: 2020-11-06 15:24 来源:科技日报
放大 缩小
 “高校、科研机构可依托信息沟通了解企业绿色生产的需求,并有效获得技术咨询等服务,促进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企业可将需求信息和生产运营情况及时传递到供给端,并得到有效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反馈,降低信息搜寻成本。”

  党的十九大报告前瞻性地提出了“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了充分完成这一改革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给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可行的推进措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需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需要科研机构、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科技中介服务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协同机制(产学研金介协同)来提高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分为三个阶段 

  绿色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资金、人才、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支撑,可以说,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本质在于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要素作用发挥与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密切相关,产学研金介协同可以穿越组织边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知识的生产、扩散与转化。协同主体凭借自身比较优势向市场输出对应的创新要素,即科研院所作为绿色技术应用创新的载体,主要提供技术和人才要素;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创新的载体,主要输出人才和知识要素;金融机构作为绿色技术创新市场融资载体,主要输出资金要素;中介组织作为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载体,主要输出信息要素;企业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核心,主要通过收集、整合创新要素来实现创新目标。

  绿色技术创新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知识创新阶段、共性技术创新阶段和专有技术创新阶段。

  知识创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理论探索实现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一方面能够摸清楚该领域的理论基础与前沿路线,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为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人才。

  共性技术创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试验和工程化应用加速行业绿色技术的成熟度,以此为企业层面的特有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基础。

  专有技术创新阶段的核心主体是企业,在整合行业共性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基础上,不断升级和改造现有的产品和工艺,提高产品的绿色化程度。

  正是因为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阶段性,所以需要协同创新并将相关的主体和对应的创新要素进行有效的配置,以此完成创新的阶段性目标和整体目标。

  产学研金介协同具有多重优势 

  绿色技术创新的产学研金介协同,在不同创新阶段需要不同的主体参与协同过程,也需要配置不同的创新要素,以此实现主体协同、要素协同和阶段协同的统一。同时,产学研金介协同也具有多重优势。

  一是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金介协同可以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构建知识、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全方位流动和汇聚的协同创新网络,及时将成果动态、行业专家建议和最前沿技术需求向全社会公布,形成绿色发展共识;高校、科研机构可依托信息沟通了解企业绿色生产的需求,并有效获得技术咨询等服务,促进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企业可将需求信息和生产运营情况及时传递到供给端,并得到有效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反馈,降低信息搜寻成本。

  二是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金介协同体系中,各参与主体可通过优化互补有效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市场转化风险和生产运营风险。具体包括,在知识创新阶段和共性技术创新阶段,依托协同创新体系,高校、科研院所可以详细了解企业需求,研究人员可以全程参与并进行跟踪指导,针对性解决成果设计缺陷、性能不优和成本控制不合理等各种问题,从源头上努力克服技术“水土不服”的困局;协同创新体系因中介机构的加入,可以就绿色技术的成熟度、适用性、先进性、市场应用前景等展开深入了解,对技术成果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进行客观评价,有效降低技术市场转化的风险;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协助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接风险投资,为绿色技术转化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实现创新链与资金链有机融合。

  三是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金介协同是基于利益协调机制建立的,能够引导各主体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以风险管控为关键,以利益共生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参与主体的潜能。第一,通过设立共同目标,引导不同主体参与要素配置,进而产生协同效益,做大创新收益的“蛋糕”。第二,在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在被运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数量上的增加,且在质量和效应方面也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善,进而催生知识经济(技术经济),而协同创新能够加速这一过程的实现。第三,通过构建协同创新关系,提高了供需主体之间的对话的可能性,降低要素的市场搜寻成本,同时因信息沟通的存在,能够有效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