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明:引才聚智,打造多层次的特区人才生态体系

作者: 2020-07-31 16:32 来源:科技日报
放大 缩小

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还是人类社会即将迈入智能化社会的当下,人才都是推动深圳特区发展的核心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特区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人才战略优化升级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才政策的创新史。

  创新发展人才先行 

  深圳特区建立之初,凭借着特有的政策先机,率先通过制度创新突破了传统单一的“统调统分”模式,通过多元化方式引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将工资优势、政策优势和思想解放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圳特区的人才竞争优势开始转向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不断优化的人才政策以及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凭借先发优势和人才优势,深圳打下了坚实的经济、社会和产业基础。进入21世纪后,深圳面临的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断增多,深圳的人才战略抓手开始转向深化改革、扩大规模以及提升质量,来自国内外的高层次人才开始不断增加。

  此后,随着我国其他创新增长极的人才吸引力不断提升,深圳的人才比较优势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吸引力,深圳特区开始采用引育用留全程化、服务支撑系统化、创新创业高端化的人才战略抓手。

  从深圳特区的人才战略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人才战略存在着三条非常清晰的主线。

  一是创新主线贯穿始终,无论是人才政策创新,还是组织和模式创新,深圳特区一直都在推陈出新。

  二是环境不断优化升级,从以人才政策为代表的政策环境,到以宜居环境为代表的生态环境,再到以政务服务效率为代表的服务环境,无不在渐趋优化升级。

  三是产业升级带动明显,深圳特区的人才升级与产业升级交互促进,实现了产业升级与人才层次同步提高的双重目标。

  多方面完善人才战略 

  虽然深圳特区的人才发展战略为深圳特区四十年的发展成就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产业和社会的转型升级需求,深圳特区的人才建设方面仍然有着提高空间。

  首先,多层次人才生态体系的构建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无论是代表科学技术领域最高层次人才的两院院士,还是通过国家和地方各类人才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或者是就职于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些领域的人才数量需要进一步增加,否则很难满足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的人才需求。

  其次,强化创新能力所需的立体式人才供给体系尚需完善。创新能力的强化需要立体式人才体系的支撑,从基础研究的高水平科学家到应用研究的工程师,再到试验开发的高技能人才,一方面可以依靠引进,但更多地需要具备本土培养能力。

  再次,高层次平台的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无论是深圳本土的高层次大学,还是国家工程中心,或者是高水平的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平台,都还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支撑深圳转型升级的人才发展环境仍需完善。要避免形成重引进、轻培养的人才环境,需要让深圳的人才格局向高层次跃升。

  最后,需要形成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联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格局。从基础教育看,不仅优质学位紧缺,而且尚未构建起完善的以创造性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培养体系。从高等教育看,虽然已经通过直接建设、引进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构建了自己初具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深圳本土并无一所大学进入“双一流大学”的建设行列。此外,还需要建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协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机制。

  聚焦关键举措助推战略升级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颁布,深圳的城市发展定位已经在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基础上迈向了一个新高度,进而对深圳的人才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间接要求深圳能够不断升级其人才战略和抓手。

  首先,坚持引进和本土培养并重的原则,大力提升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应坚持海外引进为辅、本土培养为主的原则,结合深圳的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打造融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创业创造团队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体系。

  其次,进一步完善深圳的多层次人才生态体系。借鉴美国硅谷的成功经验,布局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同时,结合深圳的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形成多层次的人才生态体系。

  再次,营造并落实“宽容失败,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通过政府引导、媒体宣传等多元化渠道,构建崇尚科学技术和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营造“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同时建立高质量、低成本、广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深圳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化水平,完善全口径的人才服务和保障体系,免除创新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此外,构建特区人才政策与高效落实国家人才政策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在此前四十年的人才战略中,深圳利用特区之“特”,出台了很多独有的人才政策。后续应将特区的政策优势与高效落实国家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国家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切实保障深圳各类人才能够享受到国家和当地各项人才政策的红利。

  最后,推动构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格局。鼓励高等院校按照自己的职能定位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培养各类拔尖创新人才,统筹规划升级中小学校的教育模式,完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和保障体系,打造符合深圳城市定位的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