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赤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作者:张赤东 2019-10-18 11:04 来源:光明日报
放大 缩小
从“向科学进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再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一直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自主创新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举自主创新旗帜,开启了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十八大以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特定阶段,逐渐呈现出“新常态”特征,面临巨大压力。过去30年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的成功经验难以为继,必须转向依靠科技力量的创新驱动。

  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这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与国内形势形成了“危”与“机”的历史性交汇。

  在这个重要关头,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突出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一重大决策,立足国家发展全局,紧紧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是中国发展关键节点上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抉择。

  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改革为驱动力,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如今,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8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1.97万亿元。科技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加至2018年的34.6万件。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效果显著,至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3.6万家,营业总收入预计超过30万亿元,高技术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

  如今,创新引领现代生活新方式。例如,2018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互联网快速发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高达12.6亿人,极大便利了民众生活。同时,消费者能够选择更多科技产品,进一步促进了科技创新。

  如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企业的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占全国的份额都超过了77%,发明专利拥有量占比也近70%。更重要的是不少企业已开展基础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近5%的创新型企业开展了开放性的基础研究。

  走自主创新道路,让我们充满自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以国家战略、重大需求及卡脖子技术为目标,鼓励企业运用市场机制牵头组织开展,发挥企业基础研究“第三极”作用,早日实现重大颠覆性创新产品突破,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

  二是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在战略前沿科技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探索新型研发组织与管理模式,力争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抢占国际科学技术竞争的制高点,产业技术创新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动科技与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协同改革,建立学习型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四是弘扬创新文化,鼓励企业家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法治精神。加强科普,让人们更理解并支持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作者:张赤东,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