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劲波:在接续奋斗中成就科技强国梦想

作者:万劲波 2019-03-20 16:57 来源:学习时报
放大 缩小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全球科技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合,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新变化,建设科技强国更具复杂性和紧迫性。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应对全球挑战、赢得战略主动等均对科技强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既要学习借鉴科技强国建设的国际经验,又要结合自身优势特点走中国特色科技强国之路;既要重视构建现代化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又要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
  理解科技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必须与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强调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5年,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2年,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006年1月,中央首次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2007年9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重要讲话,开启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在理论上阐明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和发展路径,在实践上展示了科技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和发展逻辑高度契合。
  经过新中国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懈奋斗,我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大科技成就显示,中国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但与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相比,与美国等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重大科技瓶颈,许多产业在国际分工中仍然处于中低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基础仍然薄弱,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教育、高端人才、军事实力、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创新生态、国际话语权等方面仍然存在显著差距。为此,既要有比肩跨越的雄心,又要有奋发进取的恒心。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服务经济强劲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稳步建设,创新及市场新主体大量增加,创新创业纵深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区域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形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发挥好科技创新体系健全、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空间巨大、人力资本丰富和新型举国体制等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创新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激励更多科学大家、领军人才、青年才俊和创新团队勇攀科技高峰。要保持战略定力,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着力解决低端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业门类齐全与产业链核心环节缺失、创新体系低水平重复与高质量创新供给不足等结构性问题,突出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同步推进补齐短板、跟踪发展、超前布局,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