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教峰:构建新型组织模式释放创新动力
2018-01-03 11:23 来源:《光明日报》
“会聚技术已成为科技本身变革的重要方向。任何单一主体都显然难以胜任会聚技术的变革,必须探索新型创新组织模式来更好聚合所有创新主体的资源和能力。”日前,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在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如是说。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加速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潘教峰认为,这一过程充满复杂性、艰巨性和不确定性,要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同步变革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参与主体、组织机构、行业领域、链接机构、资金来源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例,人工智能至少会聚了深度学习、算法研究、芯片制造、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推荐系统、搜索引擎等在内的多个研发领域,以及技术、经济、法律、伦理等多个方面。
“发展人工智能,政府具有政策规划和资源动员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具有基础研究和人才富集优势,大企业具有海量数据和计算能力优势,小企业或创客具有场量敏感优势和灵活应变优势。”潘教峰认为,任何单一主体都显然难以胜任会聚技术的变革,必须探索新型创新组织模式来更好聚合所有创新主体的资源和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组织模式呈现出创新参与主体大众化、创新组织机构开放化、创新行业领域跨界化、创新链接机制平台化、创新资金来源多元化等特征。
为此,潘教峰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加快构建新型创新组织模式,充分释放创新的第一动力。
首先,构建对所有创新主体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进一步丰富创新主体的内涵,不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是创新主体,新型研发机构、众创平台、创客甚至每一个用户都是创新主体的重要成员。进一步开放国家创新资源,激发每一个创新主体的创新热情。
其次,运用共享经济思维,促进科学数据等加快开放共享。支持市场化运行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展,充分发挥整合资源、挖掘市场需求、对接研发实验服务的作用。加快推进科技资源富集的地方向资源较少地区的辐射。
再次,积极运用新型创新组织模式摆脱路径依赖。发挥行政动员组织优势,依靠国家实验室、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利用我国强大的行政动员能力、完备的组织体系来进行科技攻关。善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开放课题、网上招标、众筹资金等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更大范围集成联动、多类主体的协同合作。
最后,围绕高新区平台,构建“小核心”“大协作”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高新区是一个“小核心”的基础性、开放性平台,应加强与外部“大协作”的用户、服务商的互动合作,通过垂直整合、横向跨界、融合发展,形成开放、共享、普惠的平台生态系统。
(潘教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