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抓住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全球范围内正酝酿和催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尽管我们现在还难以清晰描述其发展过程与模式,但综合各方面判断,我们认为,这场革命将可能是多点引发、跨界交叉,以智能、融合、绿色、普惠及其相互影响为主要特征,并将深刻影响政府、企业、社会的各层面,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消费、贸易方式乃至创新与合作模式。
新的工业革命对于世界和中国来讲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希望通过各种经济政策实现经济复苏,占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但迄今为止,各国经济结构调整仍未到位,经济新动力尚未发挥效力,实体经济有待进一步提振。与此同时,变革也已经开始,美国提出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欧盟酝酿的“数字欧洲”等,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路,为新的工业革命铺网搭桥。通信、交通、能源、物流互联网等新技术正在为产业发展和改善民众生活创造无限可能和潜力。
新的工业革命不仅仅是单一技术、材料、产品的创新,更是系统创新与融合创新。上世纪80年代,有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处于“第三次浪潮”的同一起跑线上。殊不知,数字技术及其创新经济同样是“双刃剑”,在弥合差距和实现跨越的同时,也在产生新的“鸿沟”和不平等。差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反映在意识观念、标准规则、商业模式、治理能力等多方面。
要想不被新的工业革命落下,跟上甚至引领时代脚步,我们需要全方位的变革。同时,我们有信心打赢新的工业革命这场战役。在经历了30多年快速经济增长后,我国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颇具实力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布局、多元的人才储备和充分的回旋余地,在一些优势领域有企业和科研机构处于领跑地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创新进程,将会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有助于新的工业革命尽早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与新的工业革命的方向是一致的。只要定位清楚,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协同治理,我们一定能创新发展动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社会经济转型。
为应对新的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需要采取综合解决方案来克服系统障碍,重塑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一是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制定好“十三五”规划以及中长期规划,在资源配置、经济政策上予以保障,夯实创新基础,在“中国制造2025”优先领域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二是通过制度变革,跨越部门之间的障碍,基于数字网络技术,打造贯通设计、生产、消费、服务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全面提升制造业水平,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三是重点加强智能和绿色领域的融合创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清洁能源使用,创建绿色出行的基础设施,实现绿色的分享经济发展,最大程度满足民生需求。四是利用网络技术创新教育模式,培育综合性、个性化创新人才,适应新的工业革命的需要。五是创新国际合作模式。基于全球化、数字化的新型合作与治理模式对于新的工业革命至关重要,这一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方承担起各自责任,采取相互协调的行动;另一方面,需要各国间建立多元化合作模式,合理分担创新成本和风险,构建新的竞争秩序,形成多赢的竞争格局,实现人类社会的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新闻链接: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222/c1003-2813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