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放射化学放射新光芒

作者:汪小琳柴之芳 2016-07-28 11:51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网
放大 缩小

  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效应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从19世纪末法国科学家贝可勒尔发现第一个天然放射性元素铀、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到20世纪上半叶小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哈恩发现铀核裂变,开创了崭新的核时代。随后放射化学应用于核武器、核能、核电,再到现代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于生物医学、遗传工程、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放射化学历经百年兴衰沉浮,对近现代科学发展和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一学科的发展深刻改变着与人类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安全、能源环境、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我国而言,放射化学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放射化学就没有我国的核能利用和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大国地位。

  美国三里岛核事故、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特别是福岛核事故给全世界核能事业造成了重创,人们谈“核”色变,对核能产生了恐惧和怀疑。作为核心知识领域之一的放射化学学科自然受害最深,我国也不例外。公众和广大青年学生但凡听说“放射性”则避之唯恐不及,一些重点高校的放射化学专业由于师资生源问题不得不被迫关停,我国放射化学科研和教育水平经历了一个多年停滞不前甚至持续下降的“冷门”阶段。

  这种非理性、非科学的下降趋势严重危害到我国的国家安全、核电建设,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中最为严峻的就是放射化学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延续问题。如果没有一支功底过硬、代有传承的放射化学科研人才队伍,核燃料和核反应堆安全、核电乏燃料安全存放和后处理、核废物安全处置等关键问题就没有人去研究解决。进入21世纪,我国放射化学的落后状况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号召“重视问题,认真研究,做出部署”,“要奋起直追往前赶”,推动我国放射化学研究和教育工作逐步进入恢复性上升态势。

  近十余年来,我国多所高等院校重开或新开放射化学专业,放射化学领域重点实验室陆续建立,一批批放射化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走上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工作岗位。同时,我国放射化学科研工作者在理论放射化学、锕系元素化学、核燃料循环化学、放射性药物化学、环境放射化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被国际同行认可的成果,在国际放射化学界占有了重要一席之位。

  面向未来,核能取代传统矿物能源作为人类的主要能源之一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放射化学是核能事业高效安全发展的基石。我国要在这一战略必争领域实现从“奋起直追”到“并行、领跑”,尚须从战略、资源、人才、环境几个方面持续推动。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认清形势、识别需求,明确放射化学发展路线图;以此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持续支持放射化学平台建设和能力提升;大力吸引和培养放射化学青年科技人才;同时,为放射化学这一“紧缺特殊”的学科营造科学合理的评估评价体系,普及和提高社会和公众对放射性危害的科学认识,为放射化学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科技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百年来,放射化学不断展现出独特的科学魅力和惊人的应用潜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伦·西博格以“锕系元素是化学元素的皇冠”来形容放射化学之美。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信心和担当,让放射化学这颗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在中华大地重新放射新的光芒。

  (汪小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柴之芳: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