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发布《生物经济报告2025》
3月21日,印度工会部长Jitendra Singh博士正式发布了《印度生物经济报告2025》(IBER Report 2025)。该报告强调了印度在生物经济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并显示该领域对国家GDP的贡献率达到 4.25%。过去四年间,该领域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7.9%,彰显了印度作为全球生物技术强国的巨大潜力[1]。
1、规模增长与区域分布
2024年,印度生物经济总体规模达到1657亿美元,相比2023 年的1511亿美元,增长了9.7%。从区域分布来看,印度生物经济区域发展差异明显。南部地区贡献最大,占47.4%,生物工业、生物制药和生物服务领域优势显著;西部地区占30.3%,生物制药和生物农业表现突出;北部地区占18.5%,主要依赖生物工业;东部地区占5.8%,发展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生物工业领域。
2、未来发展规划
印度的生物经济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3000亿美元,到2047年进一步提升至1万亿美元。
(1)生物制药:重点发展高价值疗法与精准医学。印度在仿制药领域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地位,但在细胞和基因疗法方面仍有待发展。建议加大研发支持力度;简化监管流程;建设高科技制造基础设施;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开发可负担的先进疗法;加强基因组数据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2)生物农业:聚焦气候适应性与营养强化农业。印度农业劳动力占比大,但在牲畜生产力、油籽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建议明确基因编辑技术监管框架;协调法规以激励创新;利用生物技术制定气候适应策略;推广精准农业技术;开展生物强化;加大农业生物技术投资;保护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价值。
(3)生物工业:关注可持续制造与生物材料。印度生物制造面临规模扩大和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建议建立生物制造联盟;设立一站式审批机制;鼓励学术机构建设制造设施;吸引人才;投资下游加工创新;支持生物材料发展;建立能力评估矩阵。
(4)医疗科技:着力于数字健康与诊断技术。医疗科技领域旨在改善医疗服务。建议加强“阿育吠陀数字使命”(ABDM);扩大 “阿育吠陀健康账户”(ABHA)注册范围;培养基层医疗人力资源;利用云计算和卫星技术;支持传染病诊断创新;鼓励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疾病监测平台;建立数字疗法和个性化医疗监管途径。
(5)生物技术初创企业生态系统:目标是促进从创新到商业化的转化。印度已建立多个生物孵化器,但初创企业生态系统仍面临挑战。建议加强创业指导;优化监管环境;建立适宜的孵化器;增加风险资本;设立专门加速器;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设立战略基金;支持制造中心和生物铸造厂。 (郑颖)
[1] Indian Bioeconomy Report 2025. https://birac.nic.in/webcontent/indian_bioeconomy_report_202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