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ITIF提出先进产业领导力和国家实力全球化政策框架
3月24日,美国科技政策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迈向全球化2.0:促进先进产业领导力和国家实力的新贸易政策框架》研究报告[1],指出美国政策制定者在战后时期推动的全球化1.0模式[2]已经失败,但目前向保护主义自给自足的相反极端的推进不能成为其长期替代品,应制定全球化2.0框架,优先考虑美国利益,重点关注先进产业、战略联盟、强有力的贸易执法以及支持落后工人和社区的政策。
一、全球化1.0的失败
美国全球化1.0以“市场自由化、全球分工效率最大化”为愿景,倡导全球金融、投资和贸易的近乎全面一体化。然而,美国在追求全球化过程中存在诸多失误:不断以经济利益换取地缘政治利益的累积导致了美国长期的结构性经济衰退;误判中国发展路径,认为中国会加入由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未料到其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忽视了跨国行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键联系,大量美国企业为追求短期利润选择离岸生产,导致美国产业“双外流”(资本和就业);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等非市场经济体约束力弱,“边境后壁垒”增加,侵蚀自由贸易基础;美国更注重市场开发而忽略贸易执法,政策制定者强势捍卫美元地位,忽视了对美国国防工业基础的长期腐蚀性影响;忽视贸易逆差的重要性。
二、全球化2.0的十二个指导原则
1、正视中国的影响力。放弃将中国融入自由市场的幻想,将其视为战略对手,在先进技术领域对中国实施精准遏制。
2、实施国家先进产业战略,增强美国竞争力。政府进行顶层设计,支持美国出口或面临进口竞争的企业。
3、贸易应成为美国国家先进产业战略的组成部分。贸易政策是新时代的产业政策,应侧重于确保该国在关键行业中拥有获取所需产业结构的能力。
4、美国优先,但不孤军作战。美国应构建基于对等原则的贸易体系,而非单边保护主义或传统的自由贸易。
5、与盟友进行自由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务实贸易,与对手进行战略贸易。
6、向盟友施压要求其整顿行为并与美国结盟,反对创新重商主义。
7、建立能够有效裁决自由贸易国家间争端的流程和机构。
8、不要与中国脱钩。中国是美国重要的出口市场,应在限制中国获取关键技术的同时,保持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9、坚持使用可浮动货币,尤其是美元。应坚持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采用基于市场的货币政策。
10、反击先进的工业重商主义。
11、扩大贸易规则以涵盖更多境内问题。
12、为受贸易中断影响的场所和工人提供更好的支撑。
三、推进全球化2.0的政策议程
为实现全球化2.0,国会和特朗普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4个领域:组织战略、市场开发、贸易执法和出口促进。例如,成立白宫国家竞争力委员会(NCC);重新设定并重启贸易议程;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继续努力使WTO数字关税禁令永久化;建立更加一体化的北美生产体系;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制定“中国细节清单”;支持美国进出口银行重新授权扩张;建立综合国家出口援助系统等措施。 (李宏 赵梦珂)
[1] America Needs a New Approach to Trade and Globalization; ITIF Proposes a “Globalization 2.0”
Framework for Advanced-Industry Leadership and National Power. https://itif.org/publications/2025/03/24/america-needs-new-approach-to-trade-globalization-itif-proposes-globalization-2-0-framework-for-advanced-industry-leadership-and-national-power/
[2] 全球化1.0:指苏联解体到2016年特朗普总统当选,美国所倡导的“全球金融、投资和贸易的近乎全面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