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发布“未来预见研究工具包”

作者: 2024-12-05 16:20 来源:
放大 缩小

829日,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发布了2024版“未来预见研究工具包”,提供了一整套政策研究工具,帮助将长期战略思维纳入政策制定过程,并解释了如何确保这些工具产生真正的影响[1]

一、背景介绍

该工具包属于英国政府“长期战略思考和规划:政府官员的未来思维”资源包的一部分,内容丰富,主要包括:①未来思维入门指南,解释未来思维及其与政策制定关系的指南;②工具包,解释如何在工作中使用各种未来思维工具和方法;③趋势与项目案例,包括已利用未来思维工具、流程或方法应用于特定策略领域的项目以及支持制定政策趋势报告。

二、工具包主要内容

未来思维是更深入、更务实和更具战略性思考的方式,依靠创造力、直觉和洞察力进行研究和分析,“预见”指应用特定工具或方法进行未来预测工作,“未来预见研究”有助于探索和理解未来的可能性。

1、收集未来动向情报与动态变化的工具和方法

1)德尔菲法(Delphi)。通过使用多轮问卷从专家小组收集意见。是一种系统思维和定性方法,依靠专家意见集中展示他们认为可能重要的未来问题,可用来获得共识以及观点多样性。

2)七问法(7Q)。用于收集一系列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战略见解的访谈方法。

3)地平线扫描法(HS)。系统地收集有关新兴趋势和微弱变化信号的洞察,以识别潜在的威胁、风险和机遇。

4)三视角预测法(3H)。提供了思考未来的框架(第一视角),帮助探索现状及其局限(第三视角),两者结合产生关于多样潜在未来的预见与设计(第二视角)。

5)驱动要素图谱法(DM)。基于地平线扫描法收集的内容绘制研究内容的趋势图表,以识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描述未来可能情况的工具和方法

6SWOT分析法。确定策略、问题或事件的相关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是造成当前现实情况的内部因素,机会和威胁是需要应对的外部因素。

7)情景分析法(Scenarios)。通过对一系列关于不同的未来可能场景的描述,帮助人们了解未来生活的具体样子,判断场景对个人及利益相关方的政策或战略的意义。

8)愿景描述法(Visioning)。为未来创建积极的共同愿景,为项目设定共同的目标,并描述目标实现的路径和后果。

9)未来之轮法(FW)。一种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方法,用于组织对未来事件、问题、趋势和策略的思考,可帮助识别未来可能的各个事件之间的映射联系、因果关系和影响。

3、制定和测试战略与政策的工具和方法

10)政策压力测试法(PT)。也被称作“风洞测试法”,针对一系列未来情景、趋势或事件涉及的政策、战略或项目选项进行测试,以了解它们在一系列可能的外部条件下所承受的能力。

11)路线图法(RM)。对战略目标或理想在未来各个阶段的结构化表述。

12)回溯预测法(BC)。将给定的未来与现在联系起来,并以行动步骤计划表的方式来克服“原定行动的偏差”,用于确定为实现未来最佳规划而需要采取哪些步骤。

4、实施路径组合

1)路径一:德尔菲法-七问法-地平线扫描法,在确定或定义政策领域时探索潜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该路径旨在深入了解在更广泛环境中影响政策领域的潜在问题和新兴变革力量,这些因素将塑造近期、中期和长期的政策工具。

2)路径二:德尔菲法-地平线扫描法-驱动要素图谱法-情景分析法-愿景描述法,确定未来新政策领域的愿景。

3)路径三:未来之轮法-SWOT分析法-政策压力测试法,在时间条件限制下用未来情景测试政策选择。该路径将针对未来条件快速测试现有政策决定,快速确定如何修改策略选项以满足战略目标。

4)路径四:七问法-地平线扫描法-驱动要素图谱法-情景分析法-未来之轮法-政策压力测试法,用未来情景测试政策选择。该路径将根据未来条件测试现在的政策选择及其影响,确认政策选择的哪些方面在若干未来可能中是合适的,哪些方面需要修改以确保政策弹性。

5)路径五:七问法-地平线扫描法-驱动要素图谱法-三视角预测法-情景分析法-SWOT分析法-路线图法,探索动态变化以了解现有政策的可替代方案。该路径将提高对推动变革的因素的理解,加深对政策领域复杂性的理解,探索变革对政策领域产生的影响。

6)路径六:德尔菲法-七问法-地平线扫描法-驱动要素图谱法-三视角预测法,识别对未来重要领域的知识差距。该路径将确定对未来重要事物的知识缺口,对未来问题提出假设并塑造未来的研究议程。

7)路径七:德尔菲法-七问法-地平线扫描法-驱动要素图谱法-三视角预测法-情景分析法-政策压力测试法-回溯预测法-路线图法,严格制定未来行动流程,为战略性政策挑战提供信息。该路径将制定稳健、全面的方法应对未来战略性政策挑战,探索并识别未来的机遇与威胁,同时确定行动的优先事项。

未来思维适用于更长周期的战略决策,在任何未来项目研究开始时,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项目目标,就界定范围内的问题达成一致;在未来项目的研究和实践中,应尽可能多样化扩宽参与人员;未来思维应该是变化的,识别动态变化以做出更好的决策;未来思维不是一个公式化过程,要根据需要考虑对特定政策问题改变预测工具的组合以寻求“正确”方法;可通过场景开发方式发展未来预见研究方式。

(李宏 赵梦珂)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