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能源研究所分析俄乌冲突对中国能源市场的影响
3月22日,英国牛津能源研究所的Michal Meidan博士发表文章《俄乌冲突对中国能源市场的影响》[1],指出俄乌冲突发生之后,国际能源市场陷入动荡,对中国的短期能源供应、未来一年的政策重点及长期能源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向中国出口能源,中国原则上不会切断俄罗斯的供应。俄罗斯是中国第二大石油供应国和第三大天然气供应国(包括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占中国石油供应量的17%、进口天然气的15%。俄罗斯也是中国第二大煤炭供应国,占总流入量的17%左右。正如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石油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额外供应1亿吨石油的协议,这实际上是对即将在2023年到期的现有协议的续签。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石油公司签署了一项1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协议,扩大了现有的38亿立方米的西伯利亚电力项目。这两项协议证明了两国在能源方面的联系正在加深。在俄乌冲突不到一个月后,文章称据中国最新的官方回应来看,中国原则上不会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关系。
2、通过中国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中俄交易可以转向人民币结算。尽管原则上中国不会切断与俄罗斯的供应关系,然而,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大多数交易仍以美元结算。据报道,对SWIFT[2]支付系统的制裁导致中国银行限制了俄罗斯石油和煤炭购买。通过中国的CIPS,交易可以转向人民币。文章称尽管中国政府一直热衷于发展CIPS和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但仍希望避免与当前对俄制裁的国际环境主动对抗,以免中国企业受到二级制裁。
3、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供应将继续,但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即使短期内由于支付问题而减少,长期看俄方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仍将保持。通过俄罗斯ESPO[3]输油管道,每天有60万桶原油流入中国东北的中石油炼油厂,处于预先融资的长期贷款之下,因此不会受到SWIFT限制的影响。
4、中国买家将继续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在未来甚至可能进一步增加,中国投资者还将进一步增加对俄罗斯项目的投资。中国买家将继续进口俄罗斯天然气。2022年,通过西伯利亚电力项目的管道流量将再增加40亿立方米。在液化天然气方面,中石油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签订了每年300万吨的协议(中石油也是其中的股东)。近期,由于金融制裁或俄罗斯限制供应的决定,今后更多的液化天然气可能会通过北海航线直接运往中国,特别是如果这些航线提供折扣的话,中国投资者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对俄项目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