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发布可持续投资计划推进《欧洲绿色协议》
2019年12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绿色协议》[1],提出了欧盟迈向气候中立的行动路线图,旨在通过向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转型,阻止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减少污染,进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期使欧洲在2050年之前实现全球首个“气候中立”。《欧洲绿色协议》还明确了所需的投资和可利用的融资工具。2020年1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可持续投资计划”[2],提出将在未来10年内调动至少1万亿欧元(约合7.9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以支持《欧洲绿色协议》的融资计划,旨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目标。
一、欧盟迈向“气候中立”的政策行动
《欧洲绿色协议》提出了欧洲经济向绿色转型的七大行动路线,包括:①提高欧盟2030年和2050年的气候目标,包括出台欧洲第一部《气候法》等行动;②提供清洁、可负担和安全的能源,包括评估各成员修订的能源和气候计划,提出海上风电战略等行动;③促进工业清洁和循环经济发展,包括发布《欧盟产业战略》和《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等行动;④加速向可持续和智能交通转型,包括通过针对可持续和智能交通的战略,修订《联合运输指令》等行动;⑤设计公平、健康、环保的食品体系,包括提出《从农场到餐桌战略》等行动;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包括发布《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等行动;⑦提高无毒环境的零污染目标,包括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品战略,通过有关水、空气和土壤零污染的行动计划等行动。
要实现《欧洲绿色协议》设定的目标,需要大量的投资。对此,《欧洲绿色协议》还提出了将可持续性纳入欧盟所有政策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制定可持续的欧洲投资计划,以帮助满足额外的资金需求。
二、实现气候和能源目标面临的投资挑战
欧盟委员会估计,要实现当前的2030年气候和能源目标,需要每年增加2600亿欧元(约合2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主要用于与能源、建筑和部分运输行业相关的方面。其他行业,尤其是农业也需要大量投资,以应对更广泛的环境挑战(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本,支持循环经济和蓝色经济,以及与转型相关的人力资本和社会投资。
数字化是实现《欧洲绿色协议》的关键推动力。对欧洲数字战略能力以及对顶级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广泛部署的大量投资,将为解决气候相关问题提供智能、创新和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到2040年,向低碳经济转型可能需要的额外投资约占GDP的2%。
三、可持续投资计划支持绿色转型
作为《欧洲绿色协议》的投资支柱,“欧洲可持续投资计划”将在未来10年调动至少1万亿欧元(约合7.9万亿元人民币)的私人和公共资金。这笔资金是通过欧盟长期预算下的支出实现的,其中1/4将用于与气候相关的支出(包括大约390亿欧元的环境支出)。
根据欧盟《2021~2027年多年度财政框架》(MFF),欧盟委员会提议将气候相关的支出提高到25%。具体措施包括:①未来7年(2021~2027年),凝聚基金和欧洲区域发展基金预计将在气候与环境相关的项目上投资至少1080亿欧元,占总投资的30%以上。②未来的《共同农业政策》将把40%的资金用于支持与气候相关的目标。③“地平线欧洲”计划将至少35%的预算(预计达到350亿欧元)用于支持气候目标。此外,在“地平线2020”计划的最后一年,在现有2020年拨款13.5亿欧元的基础上,欧盟委员会准备再追加约10亿欧元用于《欧洲绿色协议》优先事项。④与2014~2020年相比,欧盟环境与气候行动(LIFE)计划将增加72%(达到54亿欧元)的资金支出。超过60%的资金将用于实现气候目标,其中,9.5亿欧元用于气候行动、10亿欧元用于清洁能源转型、21.5亿欧元用于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⑤连接欧洲设施计划将至少60%的预算(支持交通、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用于支持气候目标。⑥欧洲社会基金将用于资助大约500万人在绿色经济方面不断提高相关技能。
欧盟预算也将通过税收收入为实现气候目标做出贡献。2018年5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一项关于《自有资源决定》的提案,其中一个关键课题是不可回收塑料包装废物本身的资源,这将有助于实现欧盟范围内的废物处理战略目标。此外,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提议,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TS)拍卖收入的20%将作为自有资源分配给欧盟预算。
欧盟ETS现代化基金和创新基金将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多资金。创新基金将投资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突破性低碳技术和工艺(包括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及能源储存)。现代化基金将投资电力部门和更广泛的能源系统现代化,以提高低收入成员国的能源效率。
“欧洲可持续投资计划”还将利用欧盟投资基金来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资。在对气候中立的可持续经济转型的投资中,欧洲投资银行(EIB)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欧盟的气候和环境行动提供资金。欧洲投资银行将逐步增加其用于气候和环境行动的资金份额,到2025年及以后将达到50%。国际其他金融机构将根据欧盟的政策目标,在可持续性融资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廖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