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制定2019~2028年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2019年12月23日,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咨询会议审议通过了由产业部等相关部门制定的《第4次能源技术开发计划(2019~2028)》[1],旨在明确研发推进战略、重点投资技术领域与制度实施方案,实现国家能源基本计划政策目标。计划制定了“迈向能源技术强国,引领能源转换与新产业”的愿景,包括3个目标:①加大能源转换重点技术投入,对16个重点领域的研发投入达到90%以上;②引领未来能源技术创新,能源技术水平提升10%;③提高能源产业市场竞争力,能源技术创造经济效益57万亿韩币(约合3296.5亿元人民币),以及4个重点推进任务。
一、加大对能源转换的研发投入
为实现国家能源基本计划的政策目标,按照4个能源基本计划重点任务,选定16个能源重点技术领域作为战略研发投入领域。将能源研发投入的90%以上集中在16个支持能源转换的重点技术领域。
4个重点任务16个重点技术领域包括:①培育能源新产业:太阳能、风能、氢能、能源新材料;②提供清洁安全能源:核能、清洁发展、能源安全、资源开发、循环资源;③创新能源高效低能耗结构:产业效率、建设效率、输送效率、大数据;④普及分散式能源:智能电网、能源储存、网络安全。
二、建立凝聚国家力量的研发体系
1、选择与集中:促进围绕共同目标的旗舰项目。①项目大型化:摒弃大批量的小型、短期研发项目,按重点领域推进产业影响力大的大型、中长期研发项目。②管理差别化:聚集涵盖需求企业和供应企业的产学研创新力量,实现对成果创造的设计、评估、管理差别化。
2、协作与联系:增强创新主体间的合作。①需求企业与供应企业:加大以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需求为基础、中小和中坚企业共同参与的需求连接型研发支持。②政府研究机构与民间企业:以政府研究机构为主,开发用于大部分能源产业领域的通用核心技术,并向民间企业推广普及。③政府与国有企业:保持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研发步调一致,通过制定综合路线图,防止重复投资,推进研发成果商业化。
3、挑战与融合:加强突破型、挑战性研发与项目间融合研究。①突破局限:支持研究社会经济影响力大或失败率高的突破局限型高难度技术。②挑战性研究:对于突破局限型项目,允许失败和一定程度的反复研发,打造鼓励挑战的研究环境。③融合设计:通过设立管理共同设计项目的职位,组建由各领域技术专家组成的融合设计小组,激活技术与产业间的融合研究。④融合项目:突破能源之间和部门之间的预算壁垒,建立融合研发专项基金,增加多部门协作项目。
4、开放与参与:增加国民参与型研发。①生活实验室[2]:增加生活实验室形式的研发,由实际生活场所中的使用者作为共同研发者、试验者、消费者进行参与。②民众提议:推进能源社会问题解决型研发,由民众自行提出如减少雾霾、完善弱势群体能源福利等研究问题或解决方案。③技术影响评价:引入能源技术评价,对普及能源新技术的影响效果进行事前分析判断。
三、强化培育新产业的研发基础
1、测试与试验:强化试验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管理。①加强试验研究:以技术商业化为目的,加大对实际环境中评价性能的试验研究投入。②建立试验基地:建设开展新技术及产品性能检测、安全性检测、运转能力等不同类型的试验基地,促进商业化。③建立试验认证中心:能够评估新技术的安全性、耐用性、有害性,发放相关认证的试验认证中心。④加强研发安全管理:为防止试验研究进行时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不同研发阶段的安全管理事项。
2、推广与商业化:促进研发成果走向市场。①连接推广项目:制定“技术开发—推广连接路线图”,将研发后的产品与再生能源等推广项目进行对接。②连接国有企业:运行国有企业主导的中小企业商业化支援项目。③培育能源创业企业:构建基于创新想法的连续性“创业—成长—再投入”能源创业生态。④利用技术与产业数据:定期调查能源产业生态和建立研发回顾记录,挖掘与之相连接的战略性设计和商业化项目。
3、大数据共享:构建能源运营大数据平台。①构建平台:构建和开发大数据平台,对不同能源、不同机构的分散式电力、热能、燃气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和公开共享。②商业模式:利用大数据平台,创新支援服务提供方实现效率提升的新型商业模式。
4、完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完善,提早推广新技术。①完善制度:制定贯穿“设计—实施—试验”阶段的解决方案,减少能源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时的制度壁垒。②制度合理化:适时上调技术规制以符合技术发展水平。
四、加强面向未来能源的研发基础
1、区域:通过打造融合产业园,激活区域生态系统。①产学研集聚:与区域特色产业相结合,选定重点能源产业,与现有基础结合打造能源产业园。②研发支援:参与政府研发项目时,发挥园区内产学研作用,发掘区域特色试验项目,激活区域主导研发。③金融税制支援:减免能源企业的地方税务等。
2、人才培养:培养能源转换领域的创新人才。①产业需求基础:通过能源产业技术人力需求调查预测未来人力供求,对可能出现空缺领域加强人才培养支持力度。②提高在职人员能力:通过大企业、协会、大学的共同培训中心、产学融合院,提供能源企业在职人员定制型教育。③融合人才:设立能源融合研究生院和融合教育课程,集中培育能源新产业领域人才。④国际化人才:推进与海外优秀机构的共同研究和参与海外项目的教育培训,培养先进技术领域的国际化人才。
3、国际合作:促进海外市场的进入和战略性国际合作。①获取先进技术:以差距大的技术领域为中心,加强与高水平国家开展国际能源共同研究。②打造合作基础:与发达国家签订谅解备忘录并加强后续合作,同时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在共同话题上的双边合作。③进入海外市场:开展海外实地试验,激活海外输出型商业化项目。 (叶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