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发布报告分析中国海外农业投资

作者: 2018-06-12 11:29 来源:
放大 缩小
       20184月,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发布《中国海外农业投资》[1]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农业和食品行业的投资正在快速增长。为帮助政府官员、农民、企业领导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制定更明智的政策和业务决策,报告通过综合已经公开发表或发布的各类中英文信息,包括期刊论文、研究报告、新闻报道、书籍专著、政策文件、投资汇编等,分析了中国政府对企业海外投资的支持,以及企业海外投资的领域分布、地域分布、目标、策略、成效及对美国的影响等。

  1、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企业海外农业投资中国政府为重塑农业贸易模式和提高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就农业投资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为了实现中国更具经济竞争力的计划,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农业和食品行业的海外投资、进入国际市场。政府主要通过安排交易、提供贴息贷款、提供信息(如有关投资目标国家、法律、政策及统计信息)、培训和建议等,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发挥支持作用,即“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2、投资领域呈现多样化,涉及众多农业子领域2016年末,中国注册海外投资的农业、林业、渔业企业超过1300家,较2010年增长了5倍,总值达1800亿元人民币,投资领域涉及农作物和畜牧养殖、捕捞、加工、农业机械、投入、种子和物流,遍布100多个国家。

  3、投资主要集中在政策不稳、政治动荡、农业产出较差的国家地区中国的大多数海外农业项目是由相对较小的公司投资的,这些小公司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邻国、俄罗斯远东、大洋洲和非洲地区,这些地方有尚未开发的土地,并且往往接受中国投资。根据2014年中国海外总投资的数据,在亚洲的投资占51%,欧洲(主要集中在近中国东北边境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占15%,大洋洲占14%,非洲占12%,拉丁美洲占6%。当前,中国的农业投资与“一带一路”倡议关系紧密,并主要针对中国和西欧之间的国家。寻求乳制品、牛肉和羊肉进口来源的中国企业,则关注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投资和合作伙伴关系。

  4、由于美国政策的阻碍,鲜少在美国进行投资除了2013年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外,对美国农业的投资相对很少。2014的统计表明,北美洲只获得了中国农业、林业和渔业投资的2%,在各大洲中所占份额最小。有追踪中国在美投资的数据库表明,每年中国在美只有两到三项农业和食品投资,价值最高的也不超过1000万美元。2008-2013年间,中国每年在美国有12-25项收购案例。

  5、投资具有外援和商业双重目标推动海外投资增长的因素包括对粮食进口的日益依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忧和不断上升的外汇储备等。许多投资者从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寻求利润。例如,随着动物蛋白进口的增加,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投资乳制品和牛肉行业,然后将产品卖回国内,这种投资方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回报。许多公司都有对外援助和商业双重目标。作为“一带一路”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政府鼓励在欠发达国家进一步开展外援型投资。

  6、投资策略正在从购买土地转向兼并和收购中国的海外投资策略正在转变。例如,为了对商品交易、加工和物流取得更大控制,国有农业企业中粮集团正在采取新策略;国有企业光明食品则选择将各种企业和品牌联合在一起的方式;私营猪肉零售企业万洲国际收购了以优秀的养猪和猪肉加工能力而闻名的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中国最大的动物饲料公司新希望集团开展多样化投资,采取了从在邻国开办饲料厂到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合作伙伴创建合资企业等一系列举措,以满足中国对动物蛋白需求的增长。

  7、投资成效不显著中国的农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但与此同时,全球新闻媒体常常会夸大它的作用。大量的研究发现,很多中国农业项目的规模远远低于最初的公告。中国的研究人员则发现,仅有很少几个项目是盈利的,只有相对较少的投资者能够按计划将产品出口到中国,对缓解中国粮食安全发挥的作用有限。如2014年海外投资生产的35.2万吨谷物只有10%出口到了中国。研究人员认为造成对外投资效果差的因素有缺乏全球市场经验、语言能力不足、地方官僚主义、腐败和政治不稳定等。

  8、投资的区域分布对美国出口地位影响不大除美国外,中国在其他国家的投资可能会影响某些美国商品(如乳制品和牛肉)的中国市场份额。然而,美国资源丰富,农田高产、技术领先、管理和营销策略高效、管理人员经验丰富,因此不管中国公司选择在哪里投资,美国依然可以在中国农产品进口供应商中保持领先地位。 (袁建霞)

 

  


 

[1] China’s Foreign Agriculture Investments. https://www.ers.usda.gov/webdocs/publications/88572/eib-192.pdf?v=4321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