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IRIS)、彭博社、《福布斯》等多家国外媒体集中报道了对中国空间活动的观察与评论,内容涉及中国能否在航天领域赶超美俄,中国航天的长期目标和方向,中美航天领域的激励竞争以及合作的可能性等话题。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网站于2016年12月7日发表该所研究部主任Brisset的专访文章,题为《中国的反击:中国向NASA的空间主导地位发起冲击》[1]。①针对中国能否在航天领域赶超美国和俄罗斯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的航天“十三五”规划显示出中国决心成为航天大国,尤其是要开发并完善世界一流的航天技术。中国现有的投入还不够,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仍然十分有限。201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估计,中国该领域预算为每年70亿美元,远低于美国的400亿美元,但高于俄罗斯的40亿美元。未来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预算能否得到大幅提升尚不确定,但可以确定中国会确保5年后载人空间站投入使用。中国与美、俄在空间技术领域的差距仍然巨大,由于主要空间国家已经停止赛跑,这一差距在未来将逐渐缩小。②在记者问及为何中国在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试图成为航天领域的重大主角时,Brisset指出,对一个受到大部分西方国家严重限制的国家而言,航天领域必要的技术突破至关重要,中国必须依靠自己或者使用迂回手段来实现所有必要的技术突破。他认为中国在成功完成空间探索并登上月球后的主要目标还包括首创性地建设月球永久基地和载人登陆火星。这两大计划是中国长期目标的一部分。
彭博社网站11月28日刊文指出,在空间探索领域中国是NASA的最大敌手。报道称,目前并不知晓中国在空间方面的具体开销,但中国正为空间项目“脚踩油门”,而NASA则正“踩着刹车”:NASA终止了航天飞机计划,放弃了重返月球计划,国际空间站的寿命仅延长至2024年。中国将在2022年前建立自己的空间站,登陆月球背面以及发射探测器登陆火星。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James A. Lewis认为,即便NASA已经登上了月球,但如果美国在本世纪30年代专注于火星载人飞行,便会给中国完成登月的机会,最终也会让中国获得政治优势[2]。
《福布斯》网站11月1日发表文章称,中美很少把对方看作空间领域的合作伙伴。实际上,现在美国同中国的竞争在某些方面有点像冷战时期美国同前苏联的太空竞赛[3]。尽管众多外国合作者相信与中国合作的利益远高于风险,但美国的担心却从未消失并将中国视为军事对手。美国的众多欧洲盟友都在游说让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但遭到了美国的坚决反对。文章称,在当今环境下,独自探索空间已经不可能。NASA预算连年削减,不得不向国外寻找帮助。随着中国空间能力的不断增长,并最终超越欧洲和俄罗斯等竞争对手,NASA将不可避免地与中国进行更长久的合作。与此同时,全球努力应对空间共同挑战(如监测和跟踪空间碎片)的需求将使得隔绝中国更为困难。另外,空间正成为每个国家都可利用的公共空间,解决由此产生的新问题不可能脱离空间领域最重要的两个角色的参与。
《俄罗斯报》10月25日还对中国近期的航天计划进行了评论[4]。报道称,中国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正蓬勃发展,2017年发射的嫦娥五号将成为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另外,中国研发的技术设备不逊于外国同类产品,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优势。例如,中国飞船的轨道舱能在载人航天任务结束之后留轨飞行约半年。俄专家强调,在2030年之前,中国仍将沿着前人走过的路探索空间。而在此之后,中国多半不会随着美国和俄罗斯的目标亦步亦趋,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先驱者。 (王海名 韩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