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总结加强大学和科研机构对创新贡献的政策重点

作者: 2017-07-03 17:04 来源:
放大 缩小
     为推动科研成果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增强科研的社会经济影响,915-16日,OECD在巴黎召开“知识三角”(Knowledge Triangle)高层论坛,为高级政府官员和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平台来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和整合教育、科研的经验,推动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会议发布《知识三角:加强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对创新的贡献》[1]调查报告,对若干国家推动知识三角的活动进行了案例研究和总结,强调加强监管,采用适应性、多样化的政策来推动科研产生影响,并参与区域创新系统。

一、通过知识三角政策促进科研产生影响

科研、创新与教育之间的高效联系是国家创新系统整体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知识三角是强调集成科研、创新与教育政策需求于一体的政策框架,尤其是针对在国家创新系统中扮演多重角色的高等教育机构,强调要提升其对本地和国家经济的贡献。

知识三角概念的新颖性在于关注教育和创业对科研与创新的作用,以及反过来的科研和创新对教育和创业的作用。传统的高等教育与科研政策关注教育对于劳动力市场及培养高质量科研人才的贡献,在创新功能方面,过去几十年的政策重点在于通过立法改革提升科研对创新的贡献(如拜杜法案),以及建立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如技术转移办公室)促进公共科研与产业间的联系。但近来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着测度和量化其创新贡献的压力,因此,各方开始关注教育和科研产生影响的途径和政策。

知识三角框架的核心观点是,从科研和高质量教育中创造新知识是不足以推动经济繁荣和增长的,相对于大学-产业-政府合作的三螺旋模型,知识三角突出了创业的重要作用,以此来促进知识扩散及促进科研机构更多的社会参与。因此,知识三角比三螺旋更加开放和具有方向性,因为三螺旋的重点在于不同行动者(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严格分工及其之间的合作,而知识三角强调机构需要自身的内部创新,以便更好地执行其不同使命。

国家政策、预算压力、人口结构和全球竞争日益要求科研机构加强社会参与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此外,全球人才竞争的加剧和国家科研经费的增长要求科研机构差别化发展,体现自身特色,这就推动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寻求将其使命融合到知识三角。虽然各类机构认识到了知识三角活动的重要性,但在政策和实施方面,对知识三角的重视仍然不够,关注仅限于政策层面。

二、促进知识三角的政策重点与问题

1、针对高等教育机构本身的多样化特征,采用差别化的知识三角政策。在不同学科领域采用不同的知识三角实践。如在挪威,医疗卫生科学领域通过自上而下方法推动知识三角,一方面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具有清晰的使命来服务于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公立医院和医学院系间的互动实现专业化的医疗保健服务。高等教育机构自身的社会和创新角色决定其在知识三角中的定位。OECD成员国政府通过高等教育机构的专业化和差异化发展来塑造知识三角。

2、通过适当的治理方法推动知识三角。推动教育、科研与创新政策的协调。各国都存在管理分割的问题,因此需要国家层面的教育、科研与创新政策协调。协调的方式包括跨部门的理事会或通过战略性文件,如创新战略文件提出联合政策行动的方向。但还需要与区域层面的协调,以及越来越多的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对大学的不同监管和评估机制影响知识三角活动的开展。为完善问责制,各国通常采用基于项目的资助、机构绩效合同、研究评估实践等监管机制。但由于大学自主性的提升,协调和集成多重使命的任务就落到了大学自身。资助、绩效指标和评估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开展知识三角活动存在困难。如机构绩效评估结果往往被作为分配机构式资助的基础,而竞争式资助通常鼓励科研成果向社会扩散,但所利用的测度方法却不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知识三角活动不被包括在评估标准中,从而影响大学从事此类活动的积极性。

3、教育与科研相互分割独立的资助与管理系统影响知识三角活动,要求科研机构自身采取适当的支持模式。OECD成员国的教育资助和科研资助往往是相互独立的,各自不同使命的单一资助模式也不利于推动在不同机构间集成知识三角活动的任务。这就要求协调高等教育与科研的使命,建立不同任务之间的交互机制,基于内部的监管机制来采取适当的知识三角支持模式。在奥地利,支持大学从事知识三角活动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条块式资助,即三年绩效协议中的“引导机构计划”,提出大学与其所在地区协调有关战略的需求,引导机构的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此外,在大学的规划中也要求提出并体现战略性研究与教育的优先领域和长期目标,以及相应的资源分配战略规划。其他国家往往利用竞争性经费来引导和鼓励大学。

4、促进科研机构活动融入区域政策和创新生态系统。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日益受到重视。以往的公共创新政策很少关注其对所在地区的发展所能带来的贡献。但现在决策者们认识到,知识生产和应用的地理分布是影响全球化和经济活动本土化的关键因素,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来源。此外,创新政策本身的理念和范畴的扩展,使得区域创新政策扩展到更广泛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来。随着大学自主性、独立性和创业能力的增强,它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地区和城市活动。区域创新系统参与者不同的角色定位使得大学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政府推动的模式中,创业型大学支持现有产业的发展,政府提供刺激机制支持创建新产业;而在产业驱动的模式中,大学重视企业合作的机遇,通过合作解决特定问题或提供服务。区域创新政策促进知识三角的政策趋势。一是通过新的监管机制来加强参与。如奥地利的地区大学会议可以联合规划地区大学的活动,包括进行科研和课程方面的协调、推动研究成果开发利用,及与商业部门的战略性合作;而荷兰的经济开发机构可以使大学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二是使开放创新平台成为聚集知识的基础,组织创新交流的工具。开放创新平台可以在以下三个层面支持知识集聚:集合不同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集合编码化和隐性的知识,如数字平台和实体的创新中心提供了联合工作和联合创造空间的新模式;将公民和公共服务集成到商业开发与创新的过程中。三是创新网络的建立,围绕公共支持的在企业、科研机构等执行的创新项目。

5、加强社会参与和社会影响等第三使命相关活动。第三使命是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除教育和科研之外的使命,包括技术商业化和技术转移、终生学习与继续教育及社会参与等。第三使命政策包括从促进商业化措施到支持社会协作的一系列政策。德国在1998年的《高等教育总纲法》中就将“知识和技术转移”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第三使命,有些国家也制定专门的创新资助计划以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相关活动。还有些国家和机构对第三使命虽然有明确的承诺或有立法支持,但仍然是不被资助的任务。目前许多国家由于面临高质量科研没能转化为创新绩效的问题,设立了专门的创新资助措施来鼓励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但也需注意,追求第三使命可能影响教育与科研使命,越来越多地提倡商业化和获利,加上财务自治,可能影响科研活动,且知识转移活动的制度化可能阻碍其他形式的知识流动。

三、总结

加强教育、科研和创新间的联系,促进政策的协调虽然在各国政策层面都引起重视,但在采取措施推动知识三角方面仍有所不足。

国家及科研机构和大学在集成科研、教育与创新政策方面面临许多的挑战,在政策层面需要关注:国家层面对科技创新的监管和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资助方式和来源的多样性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改变或影响其行为的作用;基于地区的政策与全球化环境下本地参与之间的关系;评估和影响评价标准对支持知识三角活动的作用等。 (王建芳)



[1] The Knowledge Triangle: Enhanc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Innovation. http://www.oecd.org/sti/inno/knowledge-triangle.htm;http://www.oecd.org/sti/Case%20studies%20-%20KT%20Event_FINAL2.pdf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