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高等教育科学部报告分析中国研发状况

作者: 2016-05-07 22:33 来源:战略情报研究部
放大 缩小

3月中旬,丹麦高等教育科学部公布了《绘制中国研发网络》分析报告[1]。报告总结了对丹麦创新网络有潜在重要性的中国重要研发政策,利用发文和发明专利数据分析了中国研发状况,以便丹麦在华研究机构、企业和其他相关方发现合作机遇。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研发呈增长扩大趋势。中国研发正以指数增长,正向全国和全技术领域扩散,正从国企转向民企;该变化经历三个阶段:1985-2005年为国家主导创新阶段,以国家级研发机构为主,研发地域集中,主要活动为大型实验室测试,获得专利大多在有机化学、中药、食品和农业技术等领域;2005-2008年为创新高效化阶段,研发活动效率不断提高,以市场为导向,ICT和制药专利激增,重要企业的学术研究质量提高;2008年至今为企业创新阶段,研发扩至更多城市和更多行业的技术,尤其是环保、能效、自动化和信息新技术。

2、研发领导机构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为大学、中科院各研究所和自然资源型央企(中石化、宝钢)主导研发活动;2000-2005年为联想、中兴、华为、海尔和比亚迪等大型民企;2006-2010年为从大学衍生的研究机构,如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启鹏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2011-2014年为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关键央企,民企有富士康、中兴、华为、大唐通讯、腾讯、奇虎等。

3、重要研发地域发生变化。2001-2005年,40%的发明专利申请来自北京、上海和深圳,现在这三地的占比不到15%,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宁波、合肥和青岛等二三线城市的发明专利申请速增;发明专利申请多来自环渤海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

4、企业研发快速崛起。过去为西方企业供应零部件的中国企业现在正建立自有品牌,加大研发并成为前客户的竞争者。中国传统制造业正将其最新的IT能力应用到智能家庭和可穿戴设备等行业,阿里巴巴和小米公司的模式鼓励更多的中国人创业;“中国创新基金”计划主要资助了IT、能源与环境、卫生和制造等行业。

5、中国政府从中央层面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旨在促进产业升级及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考虑了中国的现实情况,且比以往的政策更关注先进制造、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整体制造过程和市场机制,但这些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情况有待观察。虽然中国企业在利用这些政策方面占优势,但它们也会给丹麦企业带来机遇。

6、丹麦在华创新机构支持了中国各行业的研发。从发明专利申请和学术发文看,丹麦在华机构创新所涉及的中国各行业研发活动特点是:生物医学工程、可持续建筑、机器人、照明技术等行业以研发为主,生物技术和能源技术等行业以学术研究为主,而IT、材料科学和环境技术等行业的研发与学术研究不相上下;2011-2014年发文和发明专利申请增长最快的行业是食品技术、知识经济、离岸能、卫生与福利、适应气候变化和金融IT等起点更低的更小行业,所有行业的研发产出速增;中国专利的关键研发主题为疾病治疗、自动化、纺织设计、通讯技术、数据传输与处理等。                      

(刘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