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ESCO报告讨论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作者: 2015-12-07 11:39 来源:战略情报研究部
放大 缩小

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科学报告:面向2030》[1],分析了世界科技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展示了全球及各主要国家的科技发展态势。

一、世界科技发展中新出现的情况

1、大学日益成为全球性机构

21世纪以来,大学的作用逐渐超越了传统的地区和国家界限。能源、水和粮食安全、城市化、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的解决越来越依赖于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咨询与研究。此外,研究型大学还吸引着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这些情况还带动了以下发展趋势:(1)全球人才的流动爆炸性增长;(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创新差距逐步缩小;(3)青年创业者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授权,往往采用逆向创新的方式;(4)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开始通过数字技术走向全球;(5)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逐步缩小了各国之间的教学差距;(6)跨越国家的大学合作联盟逐渐形成。

2、形成了支持科研的新方法

数字革命带动了科研模式的演进,Web 2.0与科学2.0(即开放科学运动)相互促进,建立了新的现代科学研究方式。这一情况还带动了以下发展趋势:(1)合作研究日益增多;(2)科学研究的重点已逐渐从纯基础研究转向综合性的“大科学”研究;(3)开放数据的社会化带动了公众对科研问题的积极参与;(4)研究人员面临着信息和数据爆炸;(5)科学界必须防止大数据快速增长而导致的失控;(6)数字化科研需要新的行为规范准则。

3、科学将在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为了有效实施联合国9月发布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各国必须认识到:(1)没有科学就没有可持续发展,只有科学才能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挑战;(2)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相互配合、不可缺一的;(3)科学与音乐一样,是跨越国界的;(4)当前的科研需要新的跨学科集成研究和管理方法。

4、全球需要新的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统一科技政策框架

人类对地球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费,带来了深刻的全球变化和各种挑战,也要求科学研究的方式发生彻底变化,建立全球统一的科学政策和实施框架。过去20年来,跨学科、跨国研究不断增加,科学界在努力建立和发展全球开放知识系统。这就要求同时建立与之对应的全球科技政策框架,解决全球性挑战,促进真正的全球一体化和合作。各国的大学可以在这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各国科技决策机构也需要承担责任,开展公开的谈话为制定全球科技政策框架创造基础。

5、要将本地和本土知识纳入科技政策体系

2014年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本地和本土知识”包括本地民族的社会和环境整体观,是支持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在现有的科研工作中还没有得到应用。因此,我们应该承认,这种知识将对全球的科学做出越来越有影响力的贡献,将这种知识与现有的科研工作相结合,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做到:(1)真正认识和理解本地和本土知识体系;(2)对传统知识进行再认识、再利用;(3)推动本地和本土知识得到全球性应用;(4)调整教育体系,保障本地和本土知识的传承。

二、中国科技发展态势分析

报告认为,2011年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报告也专门讨论了中国科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指出尽管投入巨资(2014年占GDP的2.09%),拥有更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和精良的设备,但中国科学家们尚未取得尖端性突破,鲜有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创新和竞争产品;并且中国面临着10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收支赤字(2009年);许多中国企业仍然依赖外来的核心技术;国内研发支出中也仅有4.7%用在基础研究方面。

这些问题正在迫使中国努力走上一条真正意义的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领导层正在全面推进改革进程以解决现存的缺陷。放缓的“新常态”经济增长模式亟需中国从劳动、投资密集型以及能源和资源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向技术和创新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目前的许多政策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中国已成功实现了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定的多项量化目标,并有望在2020年前让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3%。目前正在对该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将会决定,中国是否继续推行在过去30年中运行良好、自下而上的开放性发展战略。但是,这项计划所带来的风险之一就是,这种政治化、干涉性的策略可能不利于引进外国资本和人才。

(李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