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智库分析中国技术转移体系的特征与问题
2014年4月,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发布《中国技术转移体系的现状2014》[1]。报告以中国的技术转移体系为主线,概览了基本方针、主要政策、法律法规等,俯瞰了广义技术转移[2]的全貌,总结了中国技术转移的阶段特征、技术贸易市场特点并分析了中国技术转移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技术转移体系的阶段特征
报告分析,中国的技术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理念转变和技术市场胎动阶段(1978-1984),主要特点包括在国家限制的特定区域引入各种先进技术及相关服务技术;以技术许可、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合作生产、设备租赁和联合研发为主的技术引进方式;技术实施主体从单一的国家扩展到国家和企业,企业自主引进技术的能力不断加强。第二阶段:市场开发与企业的抬头阶段(1985-1996),主要特点包括技术转移的理论逐渐形成,国内外技术转移研发重点发生变化;参与技术转移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企业的相对技术优势以及市场影响力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基本形成,技术转移资金比较丰富;一部分企业的研发能力增强。第三阶段:向技术转移成熟体系阶段迈进(1997-至今),特点是技术理论愈加成熟,相关技术转移法规已经制定;技术转移活动规模扩大,技术转移的方式(包括技术合作、外商直接投资、科技交流、技术许可等)呈现多样化;企业成为技术转移的主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开始技术输出;一部分区域技术转移联盟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技术转移资源的网络正在形成。
二、中国技术贸易市场的特征
报告分析,中国技术贸易市场具有6大特征。(1)依靠科学技术的交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象征。201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437亿元,同比增长35.13%。(2)创新型研究开发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以创新型研发和集成化服务为交易标的的技术交易大量涌现,成交额达5266.02亿元,同比增长29.26%,占全国的81.81%。(3)高技术是加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牵引力。2012年大量高新技术成功交易,战略新兴产业成交额快速增长,达到3647.24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6.66%。(4)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的增多加速了科学技术的扩散与应用。2012年,各类政府财政资助的计划项目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458.3亿元。(5)通过技术输入和输出的双向流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交易能力加强。2012年,企业输出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86.54%和78.35%。(6)大学与研究机构技术交易的活跃程度存在差异。科研机构成交额居各类交易主体之首,金额为402.96亿元。高校科研成果交易额为293.96亿元。
三、中国技术转移体系面临的问题
报告指出中国技术转移体系还存在如下问题:(1)中国技术转移法律和政策体系尚不完整,缺乏各类专门的技术转移法规和完整的措施体系,多头管理模式有待改进;(2)多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程度不足,很多的技术成果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不具备产业化的基础条件;(3)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差距,且基础研究成果较多,与企业需求不对口;(4)普遍缺乏从事技术转移的专业人员,尤其是高端技术经纪人;(5)跨国技术转移正在探索中,面临巨大挑战。
(朱相丽 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