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2030年关键电池原材料供需失衡风险加剧

作者: 2025-05-23 16:20 来源:
放大 缩小

20241219日,麦肯锡公司发布报告《迈向电池原料可持续供应的安全》[1],指出2021~2030年,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需求将增长六倍,年销量从450万辆增至约2800万辆。这一趋势可能对电池原材料的供应造成压力。

一、2030年电池原材料供应展望

根据当前市场观察,到2030年,电池制造商将在锂、镍、钴和高纯度锰等关键材料的供应上面临挑战:

1、锂。当前电池生产商已使用全球锂开采量的80%以上,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95%。随着技术进步推动高锂含量电池的发展,锂矿开采需大幅增加以满足需求。

2、镍。电动汽车转型引发的镍短缺担忧已促使东南亚地区大量投资新矿。然而,随着锂镍锰钴氧化物电池需求不断上升,镍供应仍需进一步扩大。

3、钴。64%的钴产自刚果民主共和国,作为铜和镍生产的副产品,其供应受制于这些主矿产的开采情况。尽管钴在电池化学中的占比预计将下降,但所有应用对钴的绝对需求预计每年增长7.5%。主要供应增量来自刚果的铜矿和印尼的镍矿。

4、高纯度锰。虽然锰矿资源丰富,但电池级锰需要转化为高纯度一水硫酸锰(HPMSM)。根据麦肯锡的基本情景预测,到2030年,仅有约20%HPMSM供应能满足电池应用要求,可能导致供需失衡。

二、全球趋势对供应的影响

尽管电池及原材料需求快速增长,但供应高度集中于少数资源丰富的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主导镍供应,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控制锂资源,刚果民主共和国则是钴的主要产地。精炼环节则多集中在中国(钴和锂)、印尼(镍)和巴西(铌)。这种价值链设置使欧盟和美国等地区高度依赖进口,且来源单一。例如,欧盟68%的钴来自刚果,79%的精炼锂来自智利。

三、ESG标准与供应链透明度的重要性

供应链透明度不足引发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例如,中国几乎垄断了高纯度锰和电池阳极生产,石墨也几乎全在中国精炼。欧盟电池法规强调电池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从材料采购到回收再利用均需符合严格标准。未来解决ESG问题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此外,出口商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加剧了买家依赖进口的风险。例如,中国对合成石墨和天然石墨产品的出口管制,以及印尼禁止镍矿出口,均对全球供应链稳定性构成威胁。

四、政策应对与本地化生产

为缓解供应风险并确保安全,欧盟和美国正制定多项政策,推动关键原材料的本地生产和电池制造能力提升。这些措施包括税收抵免、激励机制以及对外国实体的限制,旨在吸引供应商将活动转移至当地。通过经济多样化和就业创造,这些政策有助于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2030年前电池原材料供需失衡风险加剧,各国需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复杂的地缘政治挑战。                                                          (刘学)



[1] Toward security in sustainable battery raw material supply. https://www.mckinsey.com/industries/metals-and-mining/our-insights/toward-security-in-sustainable-battery-raw-material-supply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