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公司发布到2028年农业创新产品计划

作者: 2019-06-04 10:00 来源:
放大 缩小

  

  巴斯夫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涉足农业超过100年,是全球知名的农业跨国科技企业,其2月发布未来农业创新产品计划[1],表示到2028年之前将推动30个处于不同阶段的创新管道项目,包括从概念验证的早期研究阶段到产品开发上市。这30个项目主要分布在作物种子、种子处理、作物保护及数字农业4个领域,反映了未来10年巴斯夫的创新方向和重点。

  一、作物种子

  1、大田作物:计划2020年推出耐草铵膦和草甘膦双重除草剂的大豆种子;2023年推出利用四重基因叠加技术培育的同时耐草铵膦、草甘膦和麦草畏除草剂的棉花种子;下一代高产、稳产杂种小麦培育项目已进入研发阶段,计划2025年左右推出种子产品;2024/2025年推出耐旱、耐热且耐草铵膦除草剂的黄籽油菜种子。

  2、蔬菜:聚焦高产、高品质非转基因蔬菜种子创新,包括高产、风味浓郁的番茄,目前已确定了番茄的关键风味成分,计划2021推出首批种子;此外,正在培育一种无籽西瓜,计划2022年开始上市。

  二、种子处理

  重点创新PonchoILeVO这两个品牌的种子处理产品,开发新型杀真菌剂和杀虫剂。目前正在美国推出用于处理玉米种子的PONCHO/VOTiVO2.0组合杀虫剂系统,该系统含有增强植物根际微生物活性的生物成分,可提高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并保护玉米幼苗免遭线虫侵害。此外,用于解决作物猝死综合征和寄生线虫问题的Ilevo杀线虫剂/杀真菌剂在美国的销售份额在持续增加,预计2020年将在巴西注册。

  三、作物保护

  1、除草剂:除草剂开发主要针对两项挑战,即杂草抗性的进化及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已开发出两种用于控制抗性杂草的新型除草剂LuxMoTyrxor,分别用于控制禾本科杂草及主要牧草和阔叶杂草。2018年已分别向欧盟和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和北美提交了监管申请,预计20202021年将在澳大利亚和英国获批;将继续推进新型非转基因耐除草剂Provisia水稻系统的监管申请,该系统用于控制稻田中的抗性杂草,包括杂草稻和红稻;正在利用一类新的聚苯醚抑制剂开发化学除草剂,专门用于控制不同种子大小的阔叶杂草及各种冷暖季草和莎草。

  2、杀真菌剂:巴斯夫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有效成分来对抗真菌病害。最新开发的杀真菌剂Revysol已于2018年开始生产,预计2019/2020年将上市首个针对谷物的Revysol衍生产品。与此同时,还计划引入一项基于Revysol的种子处理新技术,以保护谷类作物种子和根际在早期发育阶段免受病原真菌侵害,预计2021年将在美国获准上市;正在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控制小麦叶枯病等主要病害的新型杀真菌剂Pavecto,首个产品预计将于2022年在欧盟上市;还有两种新的杀真菌剂目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此外,为了满足社会对生物制品需求的增长,还将开发下一代生物杀真菌剂。

  3、杀虫剂:主要利用化合物的新作用模式来深化其杀虫剂组合研究。已与日本明治精工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保护多种作物免受主要穿孔害虫和吸食害虫侵害的新型化合物,目前含有该化合物活性成分的Inscalis杀虫剂已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注册,未来将在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阿根廷注册;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扩大杀虫剂产品组合,一种用于控制嘴嚼口器害虫的Broflanilide杀虫剂已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和澳大利亚提交了监管申请,预计2020年上市。此外,基于Broflanilide杀虫剂开发出了针对谷类作物金针虫病害的种子处理剂,预计将于2021年在北美上市。

  四、数字农业

  在数字农业领域,将重点创新xarvioTM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目前主要有两款产品:xarvio田间管理器和xarvio侦查Appxarvio田间管理器是一种支持作物生产优化的决策类数字产品,其利用卫星和其他成像技术,结合现有农业数据及农民的经验和农艺知识等提供作物管理决策。目前该产品已上市,到2019年将出现在14个主要的农业生产国,包括阿根廷、奥地利、比利时、巴西、加拿大、捷克共和国、法国、德国、匈牙利、荷兰、波兰、英国、乌克兰和美国。后续将推广到亚洲和南美的其他国家。xarvio侦查App采用即时图像识别、算法和数据共享技术,利用手机来识别杂草、昆虫和疾病威胁,还可优化施氮量,自动计算叶片损伤。目前已在90个国家开展业务,积累了60万张图像,预计2019用户总数将超过150万个。

  未来将继续开发xarvio数字农业解决方案产品组合,帮助农民从播种到收获进行田间全过程管理决策。目前即将推出的是用于xarvio田间管理器的xarvio田间监控器,用于获取田间特定区域的信息。此外还有xarvio健康田间,该产品提供田间特定区域作物保护策略,并可以借助xarvio田间管理器来实施这些策略。                       (袁建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