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及科学界高度关注海洋塑料污染问题
近年来,海洋环境的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关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研究已迅速增加,并日益受到关注。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2014年6月23日发布的《2014年年鉴》[1]和《评估塑料的价值》[2]报告中,以及在当日开幕的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都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切关注,并评估了海洋塑料对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环境的影响,UNEP认为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经济损失保守估计每年可达130亿美元。本刊基于近期国际机构和科学家发布的研究成果,对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分布、影响与国际应对举措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海洋塑料污染防治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一、全球海洋塑料污染状况
据估计,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约2.8亿吨,由于不完备的回收政策,以及管理不善的垃圾填埋场、渔业和旅游业活动,每年都有大量的塑料碎片进入海洋中。虽然塑料碎片的总量不清楚,但在世界各地,包括极地地区都能发现塑料碎片。2010年,国际海洋环保组织对全球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数量做了初次调查,估计目前地球上所有海洋中总共有2857亿多斤的塑料垃圾。同年,来自法国和比利时的生物学家分别对法国、意大利北部及西班牙的地中海海域10~15cm深的海水取样分析发现,所取水样中,90%的样品都含有塑料垃圾碎片,进而推测在整个地中海海域,大约有2500亿个微型塑料垃圾碎片,约500吨塑料垃圾。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对1972—2010年间北太平洋塑料垃圾密度的研究发现,北太平洋海域每平方公里塑料垃圾的数量已达1.3万块,比过去40年增加了100倍。
2014年6月20日,《地球的未来》(Earth's Future)期刊发文指出,在北冰洋海冰里也发现存在大量塑料碎片:随洋流而来的塑料碎块和颗粒因海冰冻结而富集,导致每立方米的冰块中含有更为集中的塑料碎片,这些塑料碎片的数量比泛太平洋垃圾带里的塑料碎片要高3个数量级。2014年6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文指出,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马拉斯皮纳(Malaspina)海洋考察队发现全球海洋中存在五大塑料碎片聚集地,分别是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区(这些聚集带基本与海洋表面的五大环流所在地重合),调查的海洋垃圾样本中88%都含有塑料垃圾碎片。该考察的结果证明,塑料垃圾污染问题是全球性的。
二、塑料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塑料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往往忽视塑料使用造成的环境影响。UNEP发布的《评估塑料的价值》报告指出,海洋里大量的塑料垃圾每年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30亿美元;消费品行业的塑料使用每年消耗的自然资本达750亿美元;塑料原材料的提取和处理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消耗了超过30%的自然资本,但海洋污染是最大的下游成本。塑料碎片进入海洋后一些会沉入大洋海底,另外一些会随着洋流漂浮很远的距离。
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包括:海龟、鲸鱼和海鸟等海洋生物摄入塑料后会导致疾病或死亡;塑料会缠住海豚和鲸鱼等生物;破坏珊瑚礁等重要海洋生物栖息地;塑料表面能吸附许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海洋生物健康产生影响;塑料碎片的漂移过程会增加外来物种入侵机会,对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的影响。
微型塑料对生物健康的影响甚至大于较大的碎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4年年鉴》和《科学》(Science)杂志于2014年7月11日发表的文章均对微型塑料进行了特别关注。微型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被广泛用于消费品行业,如牙膏、发胶和洁面乳中。这些微型塑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难以过滤,最终会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之中,极易被海洋生物误认为食物而摄入体内。
三、国际应对海洋塑料污染的举措
为应对全球海洋塑料垃圾造成的挑战,UNEP倡导的“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GPA)已将塑料及其他类型的海洋碎片作为主要关注问题。2012年6月,海洋垃圾全球合作伙伴(GPML)成立,其核心任务是减少和管理海洋垃圾。一些国际合作计划也正在积极推进研究行动,以确定海洋塑料污染的物理和化学效应,如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正在对海洋环境微型塑料的来源、生命周期及其影响进行全球评估。
一些国家已开始对海洋中的塑料碎片进行监测和报道。《欧盟海洋战略框架指令》利用11个指标描述了海洋环境的状况,其中一个指标就是海洋垃圾的数量。2006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也专门成立海洋垃圾项目,旨在研究和解决海洋废弃物带来的问题,保护国家的海洋环境、自然资源以及工业、经济和人类。
行业部门也在积极的参与海洋塑料碎片的讨论,并已在塑料回收技术中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全球塑料行业发表声明,承诺以不同的方式为解决海洋垃圾做出贡献。“击败微型塑料”的国际活动旨在加强对相关生产企业的管理,禁止微型塑料在生产和消费中的使用。因此,许多个人和零售公司已宣布他们将停止生产或出售含微型塑料的产品。
四、加强海洋塑料污染防治的建议
海洋塑料污染跨越了国家和区域界限,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尽管几十年来国际社会和一些国家为防止和减少废弃塑料等海洋垃圾做出了不懈努力,但这一问题仍在加剧,为进一步控制海洋塑料污染,建议:
1、加强对塑料垃圾的来源管理。从来源上减少垃圾的数量、改善垃圾管理是大幅降低海洋塑料污染的关键。因此,不论政府、企业或个人都应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管理予以更多的重视:一是,通过制定更为严格的塑料产品管理标准和规范,大幅减少微型塑料在消费品中的使用,避免微型塑料对土地、河流直至海洋的污染;二是,政府要加强对消费习惯和废弃物管理的引导和规范,持续提高民众的减少塑料垃圾参与意识;三是,引入再使用或回收利用的财政激励措施(如对塑料包装的征税)和增加法律条款来限制向环境中排放塑料垃圾的行为。
2、推动建立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国际联合行动机制。由于海洋垃圾会随着洋流移动,其责权归属便成了争论的焦点。此外,由于治理海洋垃圾的成本很高,这也造成了各国之间的推诿和指责。例如,日本国内曾出现过要向韩国收取海洋垃圾处理费的动向,而韩国政府则认为有许多垃圾是从中国漂流过来的,只有在中国支付韩国垃圾处理费的前提下,韩国才会支付日本这一费用。因此,各国政府应加强联合行动,通过相关的区域海洋公约和河流委员会开展合作,共同处理海洋中的塑料垃圾。
3、应关注国际社会今后一段时期可能对我国塑料垃圾问题的批评。中国是全球塑料产量最大的国家,2013年产量占全球塑料产量的24.8%,塑料垃圾产量每年约达600万吨。我国海岸线绵长,塑料垃圾更易通过河流和雨水进入海洋。我国的塑料垃圾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可以预见,随着国际社会对海洋塑料垃圾问题的关注热度上升,我国塑料产品生产和塑料垃圾的管理也将更多地受到国外机构和组织的关注和研究。我国宜尽快开展对现有塑料产业产品结构及其环境风险,以及塑料垃圾排放情况的评估,掌握一手数据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潜在的风险。
4、我国应重视并加强海洋塑料垃圾的管理和研究。我国自2009年开始将监测中国近海海域的海洋垃圾纳入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内容中,但对塑料垃圾的环境行为研究目前尚是空白。我国自2008 年6 月1日起施行了具有法律效应的“限塑令”,对减少塑料使用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覆盖领域过小,不足以全面遏制塑料污染趋势。因此,我国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塑料污染的管控:一是来源控制,扩大限塑令的覆盖品种和区域,严控塑料垃圾的排放,开发微型塑料的高效、低成本生物/矿物/可降解替代产品,大幅减少微型塑料的消费;二是海事监管,加强对我国海域内行驶的船舶垃圾管理,加强海事现场巡查和监管,提高我国船员对船舶垃圾进行规范处理的能力和意识;三是污染监测,提高我国环境部门对塑料污染及其传输过程的监测,严控违法排放;四是机理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环境塑料污染行为研究,以更好的理解各种塑料的环境毒性、迁移路径、生命周期和生物积累规律,支持相关管理和治理工作。
(廖琴 曲建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