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电力将驱动能源系统彻底变革
国际能源署(IEA)5月12日发布的《能源技术展望2014:发挥电力潜能》报告[1]指出:全球范围内电力需求增长正超过所有其他终端能源载体,是全球能源系统在供应和需求方面彻底变革的驱动力。到2050年,电力在终端能源利用的份额将攀升到约25%。
这一变革必须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市场机制应对,提供系统层面的解决方案。报告探讨了在发电、配电和终端用电方面所需采取的行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太阳能成为主导电源。报告设想的可持续能源系统情景显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份额将达到65%。而太阳能(包括光伏和光热发电)到2040年将成为主导电源,到2050年将占全球发电量的27%。随着太阳能发电成本竞争力日益增强,需要利用负荷管理、互联、灵活发电和储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经济高效的大规模太阳能发电。政府还应当支持太阳能化学转化和太阳能制燃料技术的公共研发和示范。
2、发挥天然气在低碳发电中的作用。可持续能源系统情景显示,天然气是通往更清洁能源未来的桥梁。由于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2025年后燃气电厂排放会高于全球电力结构的平均碳强度,天然气发电技术研发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1)降低燃气电厂的资金需求,提高灵活性或效率;(2)示范并改进用于燃气发电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3、发展交通电气化和储能。发展交通电气化、提高燃油经济性、转换清洁燃料以及开放新型车辆技术,都将大大减少交通运输行业的石油消费量,且无需大幅增加总体电力需求。电气化交通需要克服电力供应基础设施和动力电池技术方面的挑战:电动汽车可与智能电网技术相结合以提高能源系统集成性;动力电池研发则需要满足资源有效利用(减量、再利用与循环使用)、高充放电循环等目标。储能在一体化低碳电力系统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但也将和其他解决方案进行竞争,比如更强大的内部电网、电网互联、需求侧整合和柔性发电等。
提高电力消费比例是能源未来大势所趋,我国应积极推进包括灵活的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远距离大容量直流输电、储能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开发,破除体制障碍,科学设计电力市场。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