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管理:尊重科研规律 合理配置资源
没有人头费,只有设备费;年初申请,年底给钱;要求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像工程预算那样精确列出科研经费预算……近几年来,科研经费配置和管理中一些不符合科研规律的规定,备受诟病。2014年,科技体制改革亮点频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我国基础研究经费配置的主渠道之一,最近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了重要调整,相关政策今年起开始实施。那么,新举措都出于什么考虑,包含哪些方面?我们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谈谈他的思考。
新举措:经费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
2014年底,基金委发布了《关于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规定自2015年起,各类项目申请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所列资助强度为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这一做法,是基金委践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
通过提高执行度、加强灵活性、保证公正性来解决问题
科研经费可谓是科技进步的“源头活水”,而科研经费管理本质上是一个科研资源配置问题。我们实行新的科学基金经费管理办法,就是为了解决科研资源配置中不合理的部分。
我认为,当前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碎片化。
二是行政化。
三是过度绩效化。
四是功利化倾向。
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说起容易做起难。以我的经验看来,良好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需要以下几点:
一是执行度。
二是相对灵活且符合基础研究特点。
三是公正性。
基础研究投入仍偏低
近年来中央对基础研究十分重视,特别是对科学基金的投入不断增加。然而,纵向来看,20多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的投入占R&D总投入的比例基本保持在4%—5%,没有大幅变化。横向对比来看,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基础研究投入占R&D比例普遍达到了15%甚至20%的水平。
······
一直以来,大家觉得基础研究与应用离得有些远,对于基础研究重视不足。实际上,基础研究具备几个基本性质:一是公共性。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涉及对于全人类的贡献。二是一体性。有些科学研究的应用与基础方面具有一体性,有理论才能有技术,反过来技术又推动科学发展,决不能割裂分开。三是基础性。基础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应用人才大多数也是通过从事基础研究培养出来的,这是源头。四是竞争性,基础研究中既有自由探索也有国家目标,以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五是颠覆性。基础研究的突破有可能颠覆一项技术的发展进程。因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研究的“源头”作用越发凸显出来。
在去年的政协会议上,有委员建议应把基础研究投入占整个R&D的比例提高到10%。我们基本同意这样的观点,但要一步一步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