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一带一路加快装备走出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进行部署,要求聚焦铁路、电力、通信、建材、工程机械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对接不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了大量新兴经济体,很多国家在基础设施、通信设备、装备制造领域存在发展短板,具有迫切的改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经过多年经营,包括国有、民营等各种类型企业的中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事相关合作项目,对装备机械出口起到了带动作用。特别在铁路、公路、建筑、通信、核电等领域,中国企业在成本优势、保证工期等方面具备相当程度的国际认可。
不过,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存在前期调研不足,进而导致投资风险凸现的情况;也存在后期维护不够,造成企业美誉度下降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构建上下游协同的产能合作链条,注重技术交流,做好后期维护服务,做到装备走出去与配套服务共同推进,产能合作和技术升级双丰收。
值得一提的是,要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对接国际产能加强合作,资金支持至关重要,因为相关项目大都具有合同金额巨大、运行周期较长、回报缓慢的特点。没有低成本的巨额资金做后盾,很难与相关国家展开竞争。例如在国际高铁市场,日本常以低利率优惠贷款作为主要卖点对目标市场展开营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与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开展合作,在一些项目中承诺提供优惠贷款。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把装备走出去与融资手段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股票、债券等在境内外筹资。这是对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的有力支持。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离不开政府层面的制度支持。任何一项国际合作都牵涉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相关规定。要推动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合作,既需要相关境外投资政策的便利化,也需要政府帮助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在这方面,政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向外国政府和市场推介中国高铁、核电等先进装备,对提高中国相关产业知名度、展开国际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会议要求,简化境外投资管理,推动标准国际互认,为装备和产能“出海”送去劲风。
总体而言,要加快装备走出去,归根结底还是要契合“一带一路”沿线的市场需求和合作意愿,在研究市场、对接需求的基础上,用质量和信誉建立口碑、树立中国制造新形象。
(记者:邓茜、邵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