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战略咨询院举行“碳市场机制下的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协同治理”为主题的研讨会。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Robert Stavins做特邀报告,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参加研讨。战略咨询院副院长王毅主持研讨会。 首先,Robert Stavins做了题为“碳定价与碳市场:过去30年全球经验总结”的主题报告。他系统梳理了碳定价机制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案例,探讨了碳税与碳市场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优劣势,以及碳定价在空气污染控制方面的协同效益,并从国际案例中总结出一系列可供中国碳市场建设参考的有益经验。随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主任葛察忠研究员探讨了政府机构改革背景下气候变化与传统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问题,国家发改委气候战略中心国际部主任柴麒敏介绍了国家碳市场建设的进展与挑战,战略咨询院发展所副所长谭显春研究员对碳定价与中国低碳技术减排潜力与成本效益评估进行了探讨。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者就碳定价政策的协同效益以及机构改革后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北京大学徐晋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宋国君教授对比了碳市场和碳税在中国特定国情下的可行性,并且认为碳减排和空气污染防控之间的政策交互作用非常复杂,需要从法律、制度、政策多方面协调;北京师范大学陈彬教授指出,碳排放不仅可以与空气污染协同,也可以与水资源的使用与管理进行协同,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中创碳投的钱国强从碳市场服务企业的角度,指出协同固然重要,但是应对气候变化不应当只被当做一个副产物,而应该具有自身的目标与重心;山西发改委武东升指出,气候变化问题的核心是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问题,发改委仍然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毅在总结时指出,中国当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需要深化社会经济领域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坚定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就可能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产生政策取向的不同。碳税与碳市场,气候政策与空气污染政策,都需要放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与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作为研究者,我们并不需要争出对错,而是要找到符合现实的解决方案,为机构改革后的气候与环境协同治理提供政策参考。
本次研讨会是第六次“碳定价政策对话”圆桌讨论,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世界银行及能源基金会共同发起。该系列论坛举办以来,邀请战略咨询院与国内外的研究者、实践者就碳定价的理论、实际操作、立法、协同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碳市场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战略咨询院副院长王毅主持研讨会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Robert Stavins做特邀报告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