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学部“强磁场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 2016-05-26 11:20 来源:中国科学院学部
放大 缩小

  2016年5月12-13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的“强磁场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张裕恒院士、沈保根院士和陈仙辉院士担任论坛执行主席并主持了会议。来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强磁场科学中心、半导体研究所、电工研究所、金属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二十多个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沈保根院士首先介绍了论坛召开的背景。他讲到,“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的高层次学术活动,旨在于促进学术交流,倡导科学民主,鼓励学术争鸣,启迪创新思想,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学部对我国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的学术引领作用。强磁场技术作为极端条件,能够为多学科、多领域提供交叉研究的独特平台,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此次论坛不仅能够促进强磁场领域多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同时希望各位专家从宏观战略高度出发, 能够深入交流和讨论我国强磁场领域中的重大关键技术与前沿科学问题,为强磁场科学技术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张裕恒院士、沈保根院士、陈仙辉院士和高秉钧研究员分别就《我国强磁场下的科学研究进展》、《强磁场下磁性材料的相变和磁热效应》、《强磁场下的材料性能和物理的研究》和《稳态强磁场装置:水冷磁体》做了主题评述报告。张裕恒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强磁场实验装置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全面总结了我国强磁场装置(稳态和脉冲)下的科学研究热点和进展,尤其是我国科学家利用强磁场装置所开展的代表性科研工作及取得的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成果。他指出,强磁场下的科学研究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科学问题众多。我国当前不仅已具备开展强磁场条件下的物理、材料、化学、生命科学及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的实验装置,同时已形成了开展强磁场下科学研究的队伍。沈保根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强磁场下磁热效应研究的意义和磁热效应材料的研究进展。他指出,强磁场下磁热效应材料的研究不仅涉及一系列重要的物理问题,同时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如一级相变巨磁热效应材料和物理的研究为制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也推动了室温磁制冷技术的实际应用。陈仙辉院士介绍了强磁场在材料中的若干应用,特别指出,强磁场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调控手段,与高温、超高压以及极低温等极端条件相结合能够产生许多新现象、新效应,在高温超导电性、Dirac电子材料、拓扑绝缘体、量子霍尔效应和诱导量子相变等量子材料与物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引领量子材料发展的新动力。高秉钧研究员则从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建设出发,介绍了我国水冷磁体的发展历程,特别介绍了水冷磁体的设计、优化和制造中的系列成果。

  随后,来自相关学科领域的19名专家分别就强磁场下的物理、材料、化学、生命科学、实验技术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与会院士和专家围绕我国强磁场科学与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用需求,深入探讨了强磁场科学技术面临的挑战、主要问题和有效解决方法。专家们一致认为,此次论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加强交流合作,积极促进多学科间的协同创新。

  张裕恒院士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论坛题材广泛、研讨深入,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强磁场科学和技术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系统深入开展。同时,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为筹备此次论坛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感谢中科院学部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截止目前,中国科学院学部 “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已举办55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