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集群行为的多学科探究

作者: 2015-05-20 09:20 来源:香山科学会议网
放大 缩小

  香山科学会议第503次会议综述

  网络改变社会集群的结构,社会集群又创造网络的新形态。只有对混合网络下社会集群行为有正确的感知、科学的理解和合理的管理,才能更好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于人类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更好利用网络规律应对突发事件,这对于社会和谐、经济增长和文化进步是至关重要的。混合网络下社会集群行为是个体-群体、竞争-合作、局部-全局、机遇-挑战的辩证统一,需要综合利用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等各领域的学科前沿,探索混合网络下社会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进而结合中国国情,形成社会集群有序管理、重大危机应对的理论指导与技术路线。

   2014年9月3-4日,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了以“网络社会集群行为的多学科探究”为主题的第503次学术讨论会。张文军、徐宗本、牛文元、汪寿阳和杨晓光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来自信息科学、系统工程、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40多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张文军教授作了主题评述报告,11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围绕网络社会集群行为感知和分析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发展网络行为信息学是我国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突破口之一,建议国家高度重视网络社会集群行为感知和分析工程的研究和系统开发。与会专家提出:网络社会集群行为感知和分析工程是一项以现实和虚拟网络为载体,以信息科学、系统工程、社会心理等多学科为支撑,充分运用网络运行数据和网络行为规律,“感知计算、定量定性分析、机制设计”三位一体的社会运行状态检测工程体系。网络社会集群行为感知和分析工程是与网络社会相伴随的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提升国家实力、协调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一、混合网络环境下社会集群行为感知与分析的现状和展望

   张文军教授作了题为“混合网络环境下社会集群行为感知与分析”的主题评述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网络社会集群行为研究的发展现状,指出网络给人类生活及社会结构带来了新格局,也带来了新挑战。2014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在网络社会,信息交互变得去中心、快速、多元,组织结构变得扁平、高度动态,社会集群行为呈现出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大等新特点,给人类生活及社会结构带来了新格局和新挑战。社会集群行为的规律认识,从来都是科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围绕集群行为的系统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初露端倪,美、英为促进信息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先后设立相关重大研究项目及国家研究中心。自2009年起,我国也先后开展混合网络社会集群行为感知、公共安全社会感知数据处理和跨媒体计算、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和智能感知等国家973计划项目及相关计划。三个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是:混合网络集群行为的语义聚融、集群行为复杂网络动力学演化、集群行为的综合集成管理机制设计。报告介绍了在社会集群行为的感知预测、形成机理、有序管理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一批多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分析了面向城市大型活动的“上海世博会园区社会集群活动的综合感知研究”、“基于突发事件的微博集群行为的执行意向研究”等三个典型应用示范案例。

   讨论中,与会专家从信息科学角度,认为研究网络行为分析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这一互动的二元空间交互的方式、规律和机制,这也是集群行为分析最难和最关键的问题;网络社会集群行为设计可计算的快速算法需要利用人的定性形象思维来缩小问题空间,利用机器的逻辑思维针对具体问题快速找到解空间中的最优解。从系统科学角度,认为网络社会集群行为问题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的新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人类的集群行为分析是人类历史上很重要的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应用问题,本次会议及相关研究对混合网络行为分析、大数据问题都非常有意义。上海交大的“智慧之窗”应用示范系统可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模式,是跨学科的新型组织形态。结合世博会排队问题,与会专家阐述了从运筹学、心理学、系统科学各方面角度来进行网络社会集群行为研究的心得,倡导进一步数据共享、知识共享对该领域突破的重要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认为应强调以人为本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应以研究案例为驱动,梳理社会科学和心理科学的经典理论,探究哪些理论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是可以计算的,如何被计算。从心理学研究意义上讲,973项目开启了社会心理学与信息科学的第一次深度结合。从新闻与媒介角度,认为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对媒体设计和新闻传播学科意义非常重大,为媒体和新闻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新研究平台和一个基本的新研究方法。混合网络媒体试验网络突破了传统的单向资源垄断的传播,预示了传播模式的变革。

  二、网络社会数据感知与跨媒体计算

  “社会媒体行为分析与预测模型”中心议题报告指出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海量用户行为,并辅以网络结构与信息内容,实现对复杂网络环境下海量社区媒体信息的个性化推荐及目标导向型信息扩散引导机制,是重要基础问题。“面向社会媒体大数据的网络行为分析”专题报告指出了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为社会心理态势感知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使通过网络数据实现对用户心理要素的计算预测成为可能。“大尺度跨媒体社会集群行为感知”专题报告提出了从海量媒体中感知和理解物理空间中集群行为的计算架构,并介绍了该架构下多粒度的集群行为建模方法、跨摄像机的目标信息关联、跨媒体行为信息关联等三个主要构件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跨媒体深度计算与知识网络构建”专题报告指出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被应用来析取异构数据之间存在的共享语义空间,以逐层抽象渐进方式将原始异构数据嵌入到共享语义空间,以保持异构数据之间存在的固有关联关系。

   与会专家讨论了包括网上网下的人格特点、利用社交媒体数据分析集群行为的隐私保护和科学实验的合法性问题、探索网上网下不断迭代改进模型的研究范式等等。认为网络集群行为的本质在于“涌现”;目前主要目标是可计算性,对可解释性应该是有限目标,信息科学家可以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分析社会的基础性的计算平台,集群行为的社会学研究应该是百花齐放。专家强调了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分类方法可以为信息科学提供更细腻的分析工具,使得模型更加细化。与会专家都认为信息科学对研究网络社会集群行为和反恐等国家重大社会问题的决策辅助可以发挥核心作用,信息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结合是发展方向。

  三、复杂网络行为建模和社会学量化分析

   “集群行为的社会结构挖掘与演化”中心议题报告认为集群行为的社会结构挖掘与演化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集群行为复杂网络动力学演化,揭示复杂网络社会集群的协同与传播行为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演化规律,以及集群动力学机理与社会集群拓扑结构之间的关系。“网络行为社会学研究及定量指标”专题报告围绕网络行为的社会学研究及定量指标,分别从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对网络行为研究进行了评述。“网络群体行为的演化与调控”专题报告介绍了一般网络上群体行为的演化动力学的演化行为及其干预与调控机制研究的进展。“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网上集群行为资源库”专题报告指出社交媒体数据已经成为观察、研究用户网上集群行为的最重要的载体。

   讨论中,与会专家指出,社会集群行为这一问题很复杂,挑战性很大,现在的控制与系统科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集群行为的管理,迫切需要完善社会集群行为的多学科研究范式,选取公认的基础问题进行大规模的协同攻关,为完善民族政策等重大社会实际问题提供思路。相关973研究已经取得重要成果,我国应更大规模、更加深入地继续研究网络社会集群行为,突破传统研究方法,这有利于国家急需的社会结构治理现代化。

  四、网络社会集群行为有序管理机制设计

   “社会燃烧理论”中心议题评述报告,系统地介绍了社会燃烧理论,并用社会燃烧理论阐述了社会系统的劣质化过程。报告指出在网络社会中,等级、社会分工、行为规则这三种最有效的传统手段在逐渐削弱,网络社会继续寻求新的有效手段来治理社会,社会学和自然科学都需要改造、创新、结合,这实际上是目前全球进入新历史时期时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集群行为有序管理机制设计”专题报告指出社会集群行为的发生是长期、中期、短期等一系列因素的因缘巧合,社会集群行为的有效引导机制需要根据社会运行及集群行为演化的不同阶段而采取不同的机制设计。“网络用户行为的跨学科分析”专题报告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维度,分析了对照、拆分、降维、增维和逆向分析等五种最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网络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方面的适用范围。

   讨论中与会专家指出,集群行为是一个开放复杂巨系统,要从“人理、事理、物理”等多个学科、多个维度去设计有效的机制。由于城市化、网络化和特定历史原因,我国社会的中间结构和缓冲机制有弱化的趋势,传统金字塔形的社会和企业治理方式很难适应网络社会的快速变化。应建立一个网络社会集群行为研究的数据公共平台,发挥数据的作用,拉动产业发展和政府舆论导向,发现未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性、原创性问题。

  五、会议共识与专家建议

  经过深入交流、讨论,与会专家达成如下共识:

  1. 网络社会集群行为感知和分析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是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要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抓住先机,进行理论研究和应用创新,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大研究投入;

  2. 网络社会集群行为感知和分析的成果将构建起正在萌芽的“计算社会学”的主体架构。我国人口和网民的规模巨大,通过多学科交叉,有望使我国处于“计算社会学”的世界领先地位;

  3. 当前理文工多学科交叉格局和资源共享体系还不完善,国家需要进一步提高支持力度。

  与会专家就如何推动我国网络社会集群行为的研究,推动“计算社会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 尽快加强网络社会集群行为和“计算社会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建议从机制上突破学科藩篱,国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可以先行设立信息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专门领域;

  2.建议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开展“感知计算、定量定性分析、机制设计”三位一体的社会运行状态检测工程体系研究;

  3.组建国家级的“计算社会学”研究院,开展网络社会集群行为研究和“计算社会学”的顶层设计,创建计算社会科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