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关键技术及发展前景

作者: 2015-05-20 09:11 来源:东方科技论坛网
放大 缩小

  东方科技论坛第246期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0日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来自全国有关专家30余人参加研讨会。

  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将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意愿越来越强烈,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近年来国内外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它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10.97%(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2013),是我国继能源后与交通基本相当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贡献源,所占比例远高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日本和美国分别仅为2%和8%)。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甲烷 (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反刍动物CH4排放和粪便管理过程中的CH4和N2O排放,其中水稻生产是主要温室气体CH4和N2O的重要发生源。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大户,据国家环保部于2010年2月9日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其总氮(TN)、总磷(TP)排放量分别达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目前尽管国内外专家对低碳农业的认识和观点还不尽相同,但在总的方向性认识上是相对一致的,从“低碳经济” 提出的背景和初衷及其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水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农业行业特殊性来看,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在不影响农业产量或产值的前提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温室气体、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土壤碳汇、提高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目标,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开展低碳农业研究、控制农业温室气体和面源污染排放,既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环境领域关于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优先主题里提出的重点研发要求,也是我市乃至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列为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

  为了全面了解并分析目前国内关于低碳农业技术的研究基础、发展现状及前景,本次研讨会围绕低碳农业与温室气体减排、低碳农业与面源污染削减、低碳农业今后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以探讨低碳农业科学前沿与未来,剖析低碳农业领域关键的科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与会专家认为,需要加强国内外科学家的联系,积极促进各科研单位间的科研合作,进一步增强国内低碳农业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整体实力,争取在以低碳农业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发展等课题上有更多的突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