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疫情与后疫情时代的负责任创新”国际研讨会采用视频形式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CASISD,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TMCD)、中英创新政策与管理研究网络(Sino-UK IRN)、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FBA)、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CISTP)共同主办。
战略咨询院院长潘教峰、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陈静翰、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澜分别致开幕辞,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马名杰、英国萨里大学助理副校长熊榆致闭幕辞。会议由澳门大学教授傅晓菁主持,全球1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在线会议。
潘教峰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大变局,不确定因素增多。随着新冠疫情暴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科技成为战胜新冠疫情和应对挑战的关键力量。同时,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巨大的、有时甚至是不可逆的影响,负责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治理已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也是全世界政策领域关注的话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研究和创新。负责任的创新思想源于技术哲学,但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管理方法,一种主要的创新治理视角和实践以及一种新的分析和政策工具而被引入。今天的演讲者来自不同的学术背景,并将分享宝贵的观点,这使今天的论坛成为一个生动而跨学科的讨论平台。
陈静翰认为,科技的发展正在对世界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疫情的暴发加速了技术应用。创新是整个过程的核心,也是技术应用的核心,在重塑经济各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薛澜强调,在加速技术发展与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关注新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将风险最小化,以应对挑战。因此,需要积极探索负责任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为人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闭幕致辞环节,马名杰谈到,负责任创新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科技创新方式,很难对其做出清晰的定义。在中国实践中,最大的挑战来自数字创新,政府探索如何使用政策工具激励创新十分重要。
熊榆提出,面对新兴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和道德问题,各国间的合作对于实现负责任创新十分重要。目前,在英国和欧洲,这个话题已经引起广泛探讨,发起了很多项目支持负责任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合作研究、转变商业行为等方式,对负责任创新做出贡献。
傅晓岚表示,面对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各机构的学者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国际合作,在不同的学术背景下,共同探讨在后疫情时代如何进行负责任的创新。
本次会议是“中英创新政策与管理研究网络”正式启动后的第一次活动,意义重大。会议聚焦“环境、社会、治理与创新”“负责任的数字创新”两个主题。战略咨询院研究员余江主持“负责任的数字创新”主题环节,研究员鲁晓在“环境、社会、治理与创新”主题环节作题为“新生物技术伦理问题及其治理”报告。
“中英创新政策与管理研究网络”由战略咨询院和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于2019年11月共同发起成立,旨在为推动中英科技交流合作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窗口作用。此研究网络得到中英双方超过30家重要研究机构的支持,包括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