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库 > 中文 > 专家人才
  • 姓名: 孟小燕
  • 性别: 
  • 职称: 副研究员
  • 学历: 博士研究生
  • 电话: 
  • 传真: 
  • 电子邮件: mengxiaoyan@casisd.cn
  •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
    • 简历:

    • 2017.8-至今,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历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其中:2024.5-2025.1,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借调干部

                2022.7-2023.8,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借调干部 

      2013.9-2017.6,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2008.9-2011.6,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理学硕士


      研究领域:

    • 资源与环境管理、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绿色低碳转型规划、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 [1] 基于多Agent建模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为模拟与政策调控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9.09-2022.12,负责人

      [2] 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政策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度委托研究课题. 2024.07-2024.12,负责人

      [3] 固废高值材料利用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和商业化模式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专项课题. 2018.12-2022.11,子课题负责人

      [4] 能源低碳转型关键金属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院长青年基金A类项目. 2023.01-2024.12,负责人

      [5] 碳中和背景下造纸行业循环发展的协同减碳效益核算评价研究,战略院前沿探索计划项目. 2022.05-2022.12,负责人

      [6] 基于多主体建模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模拟与调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8.03-2019.07,负责人

      [7] “十四五”时期我国“无废城市”建设关键策略与路径模式研究,院长青年基金B类项目. 2020.12-2022.11,负责人

      [8] 循环经济政策研究项目,国际合作项目. 2025.03-2026.03,负责人

      [9] 循环经济与气候变化领域制度政策协同发展研究,国际合作课题. 2023.03-2024.03,负责人

      [10]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问题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项目. 2024.07-2024.12,子课题负责人

      [11]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分类识别及支持政策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项目. 2023.09-2023.12,项目骨干

      [12] 中国“十五五”低碳政策的经济社会影响评估,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项目. 2025.06-2026.06,项目骨干

      [13] 深圳市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总体方案研究,地方政府下达课题. 2025.01-2025.12,项目骨干

      [14] 柴达木盆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青海省发改委委托课题. 2025.02-2025.12,项目骨干

      [15] 江西省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研究(2021-2035年),地方政府下达任务. 2021.08-2022.12,项目骨干

      [16] 百年强国资源瓶颈问题和安全保障研究,战略院重大突破项目.2019.06-2020.12,项目骨干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 [1] 关于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提案,民进中央2023年度参政议政成果二等奖

      [2] 担任《环境保护》期刊青年编委,获评2024年度“优秀青年编委”

      [3] 入选联合国环境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

      [4] 我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年度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热文”奖


      代表论著:

    • 论文

      [1] The way out for urban household solid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agent based behavior simula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4, 472:143363. 第一作者

      [2] Assessing the role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in provincial low-carbon transitions within China's pulp and paper industry[J]. 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ublished online:2024-12-05. https://doi.org/10.1007/s40974-024-00350-8. 第一作者

      [3] Investigation on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of residents' household solid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recycling behaviors[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9, 140: 224-234. 第一作者

      [4]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Priority Need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289, 125669. 通讯作者

      [5] Clea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nsidering synergistic effect: A case from the steel sintering process[J].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22 (24): 13748 –13770. 通讯作者

      [6] Multi-agent based simulation for household solid waste recycling behavior[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8,128:535-545.  第一作者

      [7]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mestic solid waste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China[J]. Ecological Economy, 2019, (05):184-188.第一作者

      [8] Evalu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for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Using Carbon Flow Analysi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 163:49-57. 第一作者

      [9] Establishing a Carbon-Neutrality Oriented Economic System through Green, Low-carbon, and Circular Development[J].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 35(4):217-236.第二作者

      [10]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 Symbio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dustry in Suzhou New Distric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 90: 211-219. 第二作者

      [11] Mapping urban energy-water-land nexus with in a multiscale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four megacities in China[J]. Energy, 2022, 239:1-12. 第三作者

      [12] 推动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现状及路径[J]. 环境保护, 2025,53(04):61-63. 第一作者

      [13] 我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 37(7): 995-1005. 第一作者

      [14] 补齐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短板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J]. 环境保护, 2024, 52(17):49-52.(封面文章)第一作者 

      [15] 强化统筹管理协同增效,完善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4.02.23.(对国办发7号文《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的专家解读)

      [16] 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专家解读之三.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1.07.14.

      [17] 构建面向“双碳”目标的循环经济体系:机遇、挑战与对策[J]. 环境保护, 2022, 50(1): 51-54. 第一作者

      [18] 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的进展、问题及对策[J]. 环境保护, 2023, 51(7):8-13. 第一作者

      [19] 国际“无废城市”建设经验的适用条件分析:基于PSR框架的国别比较研究[J]. 生态经济, 2023, 39(9): 102-107.第一作者

      [20]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决策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21, 41(16): 6303-6313. 第一作者

      [21] 关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改的研究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 2019, 11(06): 90-94. 通讯作者

      [22] 基于结构方程分析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J]. 资源科学, 2019, 41(06):1111-1119. 第一作者

      [23] 碳中和愿景下的循环经济建设:芬兰图尔库市的管理经验及启示[J]. 环境保护, 2021, 49(12):76-80. 第一作者

      [24] 我国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生态经济, 2019, 35(05): 184-188.第一作者

      [25] 重视资源循环管理与碳减排的协同效应[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1(10):32-33. 第一作者

      [26] 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评估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 45(05):99-104. 第一作者

      [27] 以制度建设与科技创新支撑新污染物治理. 中国环境报,2022,第8393期.(光明网、CCTV央视网转载)第一作者

      [28] 以全国生态日为契机,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浙江日报. 2023-08-15.(媒体专访)

      [29] 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项制度科学有效实施——新固废法系列解读之十. 中国环境报, 2020-08-25(008).第二作者


      专著

      [1]《绿色“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丛书)》, 2021.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封面共同作者

      [2]《建设美丽中国的探索实践: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汇编》, 2023. 中国计划出版社. 编委

      [3]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篇》, 2023. 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章节作者

      [4]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总论》, 2021.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章节作者

      [5]《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示范》, 2021.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章节作者

      [6]《2020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探索迈向碳中和之路》, 2021. 科学出版社. 章节作者

      [7]《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2020. 中国市场出版社. 章节作者

      [8]《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布局和政策体系研究》, 2024. 科学出版社. 章节作者

      [9]《中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2022》, 2023. 科学出版社. 章节作者


      软件著作权

      [1] 造纸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分析软件V1.0(证书号:2023SR0857149). 第一完成人

      [2] 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计算软件V2.0 (证书号:2023SR0857244). 第一完成人

      [3] 面向建筑生命周期评估的建筑碳排放智能分析软件V1.0 (证书号:2023SR0857263). 第一完成人

      [4] 典型固废高值材料利用技术经济评价分析软件 V1.0 (证书号:2023SR0857245). 第一完成人

      [5] 大宗固废增值利用技术全生命周期评价软件 V1.0 (证书号:2023SR0857246). 第一完成人

      [6] 基于MABMS的城市垃圾分类系统仿真与政策评估软件 V1.0 (证书号:2018SR747680). 第一完成人

      [7] 基于Agent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行为仿真软件 V1.0 (证书号:2018SR611350). 第一完成人

      [8] 基于Agent的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行为仿真软件 V1.0 (证书号:2018SR611355). 第一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