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深港科創合作 河套探索新制
中國高新科技行業屢屢遭遇來自歐美的封鎖與制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要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着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問題,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要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國內人才培養,使更多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多名專家和本港科技界從業者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和內地在科技創新領域各有優勢,協同互補空間較大。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項目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便於發揮香港高水平大學的科研優勢和內地的市場優勢,探索實施特殊的科技創新管理制度和國際科技合作機制。◆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劉凝哲深圳、北京 連線報道
現年35歲的港青丁克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2017年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與數名校友在港創立顯揚科技,並最終落戶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從事高速高清三維機器視覺系統研發。「就是為機械人打造一雙高速度、高精度眼睛。工業應用上這雙眼睛可以引導機械人在更多場景和更複雜的環境下工作。」顯揚科技研發中心陳列着不同型號的高速高清三維機器視覺系統,可以將擺放雜亂的各式物品有序地分揀和碼放,還可根據指令為客人送上咖啡。
有別京滬 民企實力矚目
談及兩地高科技企業創業環境比較,丁克說,內地招聘工程師、開發人員更加便利、快捷,同時市場培育、供應商合作、交通物流等方面也較香港有更大優勢。「在香港搞研發,小型材料跨境到香港要好幾天,有的材料還不能跨境,但在深圳,一兩個小時就能到。」他認為,香港的優勢在於海外市場及與海外客戶溝通、財務往來等方面的便利,及對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完善。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科技創新戰略亦開始加強對大灣區布局。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創新發展政策所副所長眭紀剛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項目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探索實施特殊科技創新管理制度和國際科技合作機制,有利於發揮香港高水平大學科研優勢和內地市場優勢,共建大灣區科創共同體。他認為,與北京、上海等科創中心不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從市場中誕生的、以民營經濟科技力量為核心的創新區域。而深圳光明和廣州南沙的科學城也已成為大灣區科創中心重要載體。
先行港企發展日漸壯大
丁克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在落戶深圳的創業早期,享受了政府孵化器房租補貼、人才公寓和吸引香港人才到公司實習等一系列政策支持舉措,幫助其在內地迅速站穩腳跟並發展壯大。如今已累計獲得投資約5,000萬元人民幣,申請及授權超過50項知識產權,產品亦通過歐盟CE認證,並應用於物流、教育科技、家用電器等。顯揚科技也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香港、深圳、佛山、蘇州均設有研發與應用中心。在三維機器視覺技術的研發上,已實現三維採集速度每秒300幀,最高精度亞微米級,並突破了歐美國家的技術壟斷。
促與國際高校聯盟研究
公開資料顯示,正在加速推進建設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已引進逾140個重點項目,涉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香港6所大學均在此布局科研項目。
「加強兩地科創合作,可在科技創新合作區試行力度更大的改革試驗。」眭紀剛說,今後可以支持粵港澳高校聯合國際知名高校組建研究聯盟,圍繞粵港澳重點科技和產業領域,組織聯合團隊開展研究,還可以鼓勵香港科技園區、眾創空間等創新載體在大灣區設立分支機構,促進香港科技成果轉化落地。